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197.195.36
  • 學位論文

從《增廣昔時賢文》與《千金譜》探討台灣民間文學中「雅言口傳」之現象

指導教授 : 胡萬川

摘要


不認識字的藝人為何能夠口出文雅之言?以口耳相傳方式延續的民間文學,與以文字為載體的書面語,這兩種敘述傳統之間是否如平行線一樣沒有交集?透過對民間文學與藝術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的是,大致上分屬大小傳統的書面語和口頭語,兩者之間非但不是沒有互動,反而留下了不少交會的痕跡。其中一種交會的形式,就是「雅言口傳」的現象。所謂「雅言口傳」簡單來說就是:原屬書面語的典雅之言,透過口頭的方式流傳。換句話說,久經發展的書面語(大)傳統,透過《增廣昔時賢文》或《千金譜》這種較通俗化的讀物以及處在民間的知識分子,持續對習於口頭語(小)傳統的人們造成影響,小傳統的積極傳承者(例如傳統藝術的藝人)則吸收書面文字的材料且將之轉化為自己可用的資源,也繼續影響著其他小傳統的人們。 為了較清楚呈現雅言口傳的現象,本文一開始先討論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包括大小傳統文化分層的概念,以及書面、識字與口語之間的關係,然後以此為基礎進入到《增廣昔時賢文》或《千金譜》等大小傳統中介作品的介紹,最後再實際展現兩種雅言口傳的現象:書面作品中的文句可作為莊重語,用來加強、增色民間故事講述的效果;另外書面語還可以做為藝人們口頭即興創作演出的詞彙庫。而在這上述兩種現象中,原本書面上的文字一旦進入口語傳統之中就可以像其他純粹口頭上的語言一樣繼續傳播下去。

參考文獻


林鶴宜,〈「做活戲」的幕後推手:臺灣歌仔戲知名講戲人及其專長〉,《戲劇研究》,1期,2008年,頁221-251。
胡萬川,〈民間文學口傳性特質之研究--以臺灣民間文學為例〉,《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1期,2010年,頁199-220。
劉南芳,〈試論台灣歌仔戲唱詞中民間傳統的特徵〉,《台灣文學硏究學報》第3期,2006年10月。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市:允晨,1987。
蔡惠如。《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之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