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74.168
  • 學位論文

孔雀舞五十年:雲南德宏傣族孔雀舞表演的變遷

指導教授 : 魏捷茲

摘要


藉由整理五十年代文工團針對德宏州孔雀舞的改編歷程,對照田野資料中當代德宏州孔雀舞表演的呈現方式以及五十年代以前孔雀舞表演的資料,本篇論文旨在探討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孔雀舞表演的變遷。筆者論證孔雀舞從一九五十年代之前以傳統傣官方對於表演形式的掌控所傳達的官民區分,到二十一世紀以表演者的意願來分辨的政府與民間演出之變遷中,中國國家文工團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五十年代以前,孔雀舞的正式表演方式為男舞者穿戴架子道具演出,然而架子孔雀舞卻是土司家的專利。沒有土司允許,平民不得任意使用孔雀架子,同時土司能夠徵調青年男子表演架子孔雀舞。五十年代初期,文工團嘗試編排去除架子裝備的孔雀舞。雲南省文工團透過在德宏州學習架子孔雀舞的經驗,整理孔雀舞的基本動作。文工團的規範與改編,使孔雀舞由土司的權勢象徵,成為可承載革命意涵的舞台表演,並出現兩種舞蹈風格。其一是女舞者以柔美著稱的表演風格,其二是男舞者剛健躍動的表演方式,而後者被今日的德宏州視為傳統孔雀舞。 今日德宏州境內,由於孔雀舞培訓班的設立,農村孩童對於文工團改編的孔雀舞,有相當的學習熱忱。同時農村中會表演架子舞蹈的民間藝人,則被網羅為歌舞團中職業舞者,定居在城區中。又有擅長表演架子孔雀舞的舞蹈演員,居住在村寨裡,時時被邀請參與官方表演活動。於是在官方慶典中,就出現了由農村孩童表演文工團改編型式的「民間孔雀舞」,以及歌舞團演員表演的架子孔雀舞,和由男女舞者表演去除架子裝備的孔雀舞。當代德宏孔雀舞成為混合的表演型式,然而多元現象致使舞蹈型式不足以成為分類依據。官方與民間表演的差別不再僅能以孔雀架子使用與否來判別,甚至城市與村寨的表演場域差距,也不能區別官方與民間表演的不同。混同的表演型式消弭道具和場域所能創造的不對等,唯有藉著解讀表演者在表演當下欲傳達的目的,才能區分官方與民間演出。

關鍵字

孔雀舞 文工團 官方表演 民間表演 界線

參考文獻


Bauman, Richard and Charles L. Briggs
卜道 (David Blundell)
Blundell, David
1990 Poetics and Performance as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and Social
Life.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9: 56-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