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75.182
  • 學位論文

苦悶的象徵:陳映真早期小說(1959-1966)文藝典故研究

指導教授 : 陳建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自典故研究出發,觀察陳映真早期小說中的文藝典故如何引出早期小說主題之後的含意。結合陳映真基督教信仰與主修外國文學的養成背景,為創作帶來大量運用相關典故的影響,而此用典的部份,為歷來論者較少著筆之處,因此進行陳映真小說文藝典故運用的討論。 研究陳映真所運用的文藝典故,乃是將典故的出處查證,比對陳映真的援引,解讀陳映真如何透過典故,傳達出理想主義與社會主義、省籍問題及戰後現代化下人的命運,早期小說之三大主題之後其他的訊息,以此作為切入角度,開展本論文研究,試圖將陳映真作品難解之處補白。 論文規劃六章,第二章為進入陳映真文學世界的開端,介紹青年作家陳映真的養成,與其早期小說主題分析,以及主題之後,關於典故作為解讀主題的關鍵所在的研究界說。主要文本主題解讀與典故研究為第三、四、五章,依據典故引用分類模式而進行考察,析論陳映真如何再造經典、怎樣以典故作為主導意象而凸顯主題,以及陳映真怎麼運用散佈的典故,以達烘托情節之效。以上用典創作手法皆為文本核心命題增加意義生成。 透過文本當中所引用的有出處的故事典例,作為解讀陳映真自〈麵攤〉至〈哦!蘇珊娜〉於1959年至1966年間的作品之關鍵,於是解讀典故便可破題通讀陳映真小說主題之後的未能言盡之處。

參考文獻


• 林燕玲,〈生存與救贖——試論陳映真60年代短篇小說裡的死亡意涵〉,《國立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2,2008.12。
• 林瑞明,〈目的與手段之別——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歷史學報》25,1999.12。
• 李奭學,〈加略人猶大的故事〉,《經史子集——翻譯、文學與文化劄記》,台北:聯合,2005.3。
• 歐崇敬,〈陳映真前期作品解析——以〈我的弟弟康雄〉、〈鄉村的教師〉、〈故鄉〉、〈蘋果樹〉、〈淒慘的無言的嘴〉、〈兀自照耀著的太陽〉為討論核心〉,《通識研究集刊》12,2007.12。
• 趙剛,〈理想的心,慾望的眼:重讀陳映真的第一篇小說〈麵攤〉〉,《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6,2009.12。

被引用紀錄


石筱珮(2015)。陳映真的小說書寫與社會實踐析論〔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880
張立本(2018)。苦悶與超克:歷史-現實感的陳映真文學與思想脈動探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286
張孝慧(2015)。臺灣現代主義文學與政治、社會之交互影響(1949-1973)〔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1129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