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234.45.33
  • 學位論文

王尚義與台灣六○年代存在主義思潮

指導教授 : 陳建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從「王尚義」這個人出發,由王尚義衍生的問題去觀察六○年代台灣知識份子的精神生活,及所面對的時代處境。王尚義作為台灣文學史中六○年代不能被遺忘的知識份子,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原因即是王尚義對台灣存在主義思潮的譯介及傳播具有深遠的影響。 將王尚義的身份、文學創作、與文壇的互動關係載入六○年代台灣存在主義思潮的討論,可以觀察六○年代西方文藝思潮在台灣產生影響的多元性。本論文以王尚義及其作品為研究範疇,深入研究王尚義傳奇性的人生,以及分析其作品對台灣存在主義思潮所造成的影響。英年早逝的王尚義身後遺留文集《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及《野鴿子的黃昏》,受六○、七○年代的青年學子爭相捧讀,王尚義的作品存在高度的渲染魅力在年輕人敏感心靈刮起流行的旋風,成為不少六○年代的青年接觸存在主義的啟蒙書,具在台灣存在主義思潮的文化傳播上推波助瀾的重要性。除了論證王尚義對台灣存在主義思潮傳播的重要性外,本論文亦分析了王尚義流亡台灣的個人背景,與其文學創作中的濃厚宗教元素的緊密關聯。 本研究試著探討王尚義的作品暢銷六○年代台灣的成因,發現王尚義的作品曾經被認為散播消極虛無的思想成為禁書。事件的導因為六○年代的一樁不幸事件,景美女中學生董明芳在直潭遇害,死前閱讀的書籍為王尚義的《野鴿子的黃昏》,也因為此案件,王尚義的《野鴿子的黃昏》成為案件的證物而頻頻躍上社會版面,慢慢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也成為被官方壓抑的對象,而其獨特的個人經歷切合當時的時代氛圍,成為「失落一代的勇士」之代表人物。 關鍵字:王尚義、存在主義、野鴿子的黃昏、流亡、宗教

參考文獻


思想編委會編,鄭鴻生,〈台灣的文藝復興年代:七十年代初期的思想狀況〉,《台灣的七十年代》,(台北:聯經,2007)。
思想編委會編,詹曜齊,〈七十年代的「現代」來路:幾張素描〉,《台灣的七十年代》,(台北:聯經,2007)。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1987)。
葉石濤,第五章〈六○年代台灣文學〉,《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1987)。
陳鼓應,《尼采新論》(香港:商務,1988)。

被引用紀錄


黃啟峰(2014)。戰爭‧存在‧世代精神:台灣現代主義小說的境遇書寫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605201417534652
陳玟蓁(2014)。失鄉的反叛者──以東年七○年代小說 《落雨的小鎮》、《大火》為研究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291220141351466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