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19.241
  • 學位論文

陳與義寫景文學研究

HASH(0x1a41b9b0)

指導教授 : 李貞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主要從寫景文學的角度,探討陳簡齋如何於江西詩派盛行的南北宋之交,能夠異於江西詩派而成為當代大家的成因。首先,從自然詩論著手,簡齋從「緣情」、「感物」與「靈感」等觀點,極為推崇自然美景對創作之助,並且透過對揚雄、元白與陳師道等的評論,批評江西詩派那種過度追求形式句律而忽略內容情志的創作特質,主張以即景賦詩特有的詩興與抒情特質矯正之。可以說,從自然詩論的內涵及其作用,顯示出簡齋對江西創作弊病的反省與改革的思考能力。然後再從作品分析入手,依生平境遇對寫景創作質量上的影響,依序分為醞釀、發展與成熟期。醞釀與發展期的作品分析,因寫景詩較少,所以皆以寫景詩句為主,這兩個階段主要是探究簡齋與江西詩派在創作上,如何從受其影響轉變到矯正其創作弊病的發展跡象,而成熟期才是簡齋寫景詩密集創作的時期,因此,成熟期的作品分析以寫景詩為主,這裡特別以分期方式進行分析,除了論述其寫景特質與成就之外,也探討簡齋與善於寫景的前輩詩人王維、杜甫與柳宗元之間的關連,以瞭解為何張嵲為何說他是「上下陶謝韋柳之間」,而胡穉將他視為山水田園詩派的集大成者。其中,筆者特別從中析出田園的因素,顯示簡齋在寫景方面受到前人的影響,並不只侷限於山水題材,也包含了受到忽略的田園題材。而成熟期的寫景作品,可以說是展現出異於江西詩派的風貌了。因此,從醞釀、發展與成熟期的作品分析,可以看到簡齋在寫景創作上,如何從受江西影響,到具有矯正江西創作弊病之用,至整體風貌異於江西詩派的發展脈絡,即如何逐漸將其自然詩論思想付諸實踐的過程。

並列摘要


HASH(0x1a42b5a0)

參考文獻


林文月著:《山水與古典》(臺北:純文學,1976)
王國瓔著:《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1986)
張健著:《宋金四家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聯經,1975)
陳寅恪著:《元白詩箋證稿》(上海:古籍,1978)
傅璇琮編:《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

被引用紀錄


楊孝柔(2011)。楊萬里《荊溪集》寫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1.00184
許瑋真(2010)。未竟之囈:朱翊清《埋憂集》的風格考察〔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0.00153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