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35.203
  • 學位論文

社會介入‧自然寫作‧歷史敘事──以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為考察對象(1970~)

指導教授 : 王惠珍 孫大川

摘要


本文梳理從七○年代以降原住民族漢語文學表現的「社會介入」、「自然寫作」與「歷史敘事」三個層面的書寫,企圖以分析這三個主要的書寫類型,呈現原住民族漢語文學發展迄今的生成及流變。除了指出原住民作家以敘事性歌謠、詩歌回應當時部落經濟劇變、傳統文化面臨崩解的困境外,也指出原住民作家在九○年代積極透過雜誌報刊、報導文學、田野調查紀錄等文字書寫活動,介入台灣社會對於「原住民」的詮釋與理解,展現積極主動的族群使命感。另一方面,原住民作家在九○年代返鄉追尋母文化,意外開展出觀察部落生態自然的「山海書寫」,或是透過田野調查方式重建的原住民族個人生命史、家族史、部落史,以及近幾年開始產出的長篇歷史小說,將之與台灣文學場域的「自然寫作」、「大河小說」等並置比較,除了藉由這種歷時/共時的分析,試圖勾勒出原住民族漢語文學發展的脈絡,也同時指出其存在的顛覆意義。

參考文獻


瓦歷斯‧諾幹,《番刀出鞘》(台北:稻鄉,1999.12)。
瓦歷斯‧諾幹,《想念族人》(台中:晨星,1994.03)。
瓦歷斯‧諾幹,《戴墨鏡的飛鼠》(台中:晨星,1997.01)。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91)。
蔣斌,〈災難、文化與「主體性」:莫拉克風災後的省思〉,《思想》14期(2010.01),頁19-32。

被引用紀錄


陳雯靚(2000)。方案教學法應用於國中生活科技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0345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