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7.0.245
  • 學位論文

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旅外書寫(1990-2011)

指導教授 : 陳萬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以當代臺灣旅外女作家之散文為探討文本,企圖從卷帙浩繁的女性散文作品中,歸納在時代與主題上具備共通性之文本,以此展開論述。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加上全球化潮流之影響,造就女性遷徙的比率與動機產生變異;與過往相較,這些當代女作家前往外地除了因為留學或婚姻,也有越來越多女性是由於工作的因素而展開外地生活。她們的流動經驗不僅與從前有所不同,女性和男性的遷徙也有所區別,因此在寫作當中,展現的觀點與書寫策略就具備其獨特性,本論文藉由觀看當代旅外女作家之文本,試圖發現這些「跨出地方的女性」所展現的關懷視角與生命經驗。 首先,論文中探討的六位女作家,她們旅外之契機皆是因為個人的抉擇,而前往異地旅居,並且旅居地皆為高度發展之城市與國家,因此,書寫「城市」成為一種必然。旅外女作家們作為一個中介者,有其觀看旅居城市之視角,她們紛紛表現對旅居城市的城市空間與歷史人文之關懷,透過文字向讀者再現一座城市,同時也在書寫中,吐露自我身世。其次,她們也在作品中展演異地之生活樣態,透過居住於此所感知到的各種事物,諸如當地飲食、語言、風俗等,標示出她們與異地享有共同脈動的生活感。書寫日常生活的瑣碎事物,有別於旅行時捕捉奇風異俗的驚奇之感,這乃是因旅外女作家介入異地生活愈深,有足夠時間與空間來感受一切,她們對地方特質與時事潮流有透徹的掌握,從而能鞭辟入裡地對相關議題提出看法。 最後,當「他方」轉變為生活的「地方」,「故鄉」與「異鄉」、「地方」與「他方」成了曖昧的辯證。旅外女作家受到旅居地事物的觸發,勾起對故鄉、對自身過往的回憶,從中梳理自身情感;這些記憶引領她們繼續前行,逐步建立自我認同,更進一步面對集體認同之問題;論文也將探討在當代全球遊走情境中,是否影響旅外作家鄉愁之萌生。本論文以主題分類之方式發展論述,透過這些長期旅居異國的女作家及其散文作品,觀看作家所欲傳播的訊息,探究在異文化的衝擊下,當代旅外女性的生命型態與世界觀如何被形塑,她們凝視異地、回望家鄉,在回憶與現實間徘徊,其認同與感知又是如何在文本中展現。

關鍵字

旅外 女性散文 黃寶蓮 張讓 陳玉慧 鄭寶娟 蔡珠兒 胡晴舫

參考文獻


蔡珠兒,《南方絳雪》(臺北:聯合文學,2002)。
逛書架編輯小組編,《逛逛書架》(臺北:邊城,2005)。
李亦園,〈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飲食基金會,2000),頁1-16。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1998)。
羅秀美,〈蔡珠兒的食物書寫——兼論女性食物書寫在知性散文脈絡中的可能性〉,《台灣文學研究學報》4期(2007.04),頁139-165。

被引用紀錄


吳佳臻(2015)。從當代飲食生活看稻米文化之流變〔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5.005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