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13.30
  • 學位論文

探討鋰摻雜氧化鋅薄膜及一維奈米結構中性質的影響

指導教授 : 吳振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此實驗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低比例(<1at %)鋰摻雜之氧化鋅薄膜,探討退火溫度、退火氣氛以及摻雜濃度對電性、表面形貌、結晶性質以及光譜的影響;第二部分則用水熱法製作氧化鋅摻雜鋰的一維奈米結構,並作NWFET (Nanowire Field Effect Transadelistor)單根奈米線的電性探討。 第一部分實驗,主要利用溶膠-凝膠法(Sol-gel method),在玻璃基板上,以2500rpm旋轉塗佈(spin-coating)鍍製膜厚控制在200奈米左右的氧化鋅薄膜,探討鋰離子濃度及溫度熱處理的效應。 XPS量測結果顯示出, 0.5%、550OC利於p-type性質。 而在霍爾量測可以發現到隨著濃度的變小,電阻率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且在0.25%會發現到相較於純氧化鋅薄膜有更小的電阻率;在550 OC之 0.5%有最佳的p-type性質,電洞載子濃度1.19x1016cm-3,電阻值55.92 Ωcm,載子遷移率為1.82 cm2/V•s。而在500OC、600OC傾向於n-type性質。 由電性量測,將0.5% 550 OC試片再鍍上純氧化鋅薄膜做均質介面電性測試,在I-V圖形中也可以發現到有pn-juction 電流整流效應。證明所鍍製出來的薄膜確實為p型半導體。 第二部分實驗,則是氧化鋅奈米柱摻雜鋰實驗,比照文獻[80]利用控濺鍍法在矽基板鍍上一層約200奈米的鎵摻雜氧化鋅種子層(GZO),接著利用水熱溶液法(0.01M的HMT和Zn(NO3)2)成長鋰摻雜氧化鋅奈米柱0.03M鋰摻雜3小時,最後將試片置入爐管退火,以環境溫度500OC、氧氣氛下退火。在此討論前段為後以每階12小時,六階段的連續製程方式製作成奈米線;後段則是改變水熱法生長環境因素,固定摻雜比例,改變前驅物濃度下做鋰摻雜的探討,過程固定12小時生長時間。隨後將兩製成的奈米柱做後續製成單根奈米線場效電晶體(NWFET)元件,探討單根奈米線的性質。 實驗結果討論,以多階段連續製程方式,製作成的摻雜鋰的氧化鋅奈米線,其長寬比有上升的趨勢,並保存了原本的形貌;而在條件B條件下的奈米柱,長寬比大幅度增加,剛性下降垂直性下降,頂端呈現針錐狀。 由XPS結果顯示,72小時多階段製程的缺陷化學比例與3小時製程的差異性不大,推測72小時也有類似性質;前驅物調變,條件B中比較起來有更好的缺陷化學比例,推測條件B除了表面形貌的改變外,有摻雜效率的提升。製成NWFET元件作電性量測,由於電極選用白金在I-V圖,電極接面為schottky contact;而由Id-Vd圖可以發現到,說明兩條件下單根奈米柱的形式較類似於n型通道的形式。

關鍵字

氧化鋅 摻雜 p型半導體

參考文獻


80. 陳彥溥,水熱法摻鋰生長氧化鋅奈米柱性質研究,2011,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73. Major S, Kumar S, Bhatnagar M, Chopra K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49, 394-396 (1986).
53. Chen, C. C.; Yeh, C. C.; Chen, C. H.; Yu, M. Y.; Liu, H. L.; Wu, J. J.; Chen, K. H.; Chen, L. C.; Peng, J. Y.; Chen, Y. F., Catalytic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allium nitride nanowir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1, 123 (12), 2791-2798.
19. Lee JM, Kim KK, Park SJ, Choi WK. Appl Phys Lett 78, 3842-3844 (2001).
59. Qiu JJ, Li XM, He WZ, Park SJ, Kim HK, Hwang YH, Lee JH, Kim YD. Nanotechnology 20, 155603 (20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