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4.65.189
  • 學位論文

有限資源、量力而為:高科技台商在中國大陸的選才與留才

指導教授 : 陳志柔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探討高科技台商在中國的招募運作與留才方式。因為台商在中國的合作模式與人才配置的特殊考量,台商在中國大陸的人力需求目標、招募方法以及後續的留才策略成為觀察重點。一般而言,高科技台商企業的中國廠因應產業升級,逐漸轉型為具備中、低階研發能力,且能夠自主接單的生產模式。但礙於高科技產業一貫的技術保護原則,在刻意削減技術水平的規劃之下,中國廠的人力需求多屬中、低階工程人才,工作內容以接續台灣研發後段的製程為主。 近年來,高科技台商在中國的人才招募與培訓上遭逢挑戰,人才招募越來越艱困,並飽受員工高流動率的影響,進一步引發內部勞動力市場人力斷層問題。因應招募困難,高科技台商傾向辦理校園招募,深入校園尋求相對低薪且優秀的社會新鮮人,並期許新鮮人經過培訓後,成為企業未來的中階幹部。台商更進一步善用中國城鄉差距所造成的薪資水準差異,招募地點朝中國中西部大學邁進,並且成效極佳。另外一個主要的招募管道則仰賴地方人才市場,招募具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做為補充即時人力來源。 面對高流動率,高科技台商普遍採用與台灣高科技公司相同的模式,設置分季發放的留才獎金制度。並同時鼓勵員工進修,融合企業發展願景。此外,因應中國特殊的戶口制度,高科技台商在設廠初期即建設公樓給予特定員工認購,採用綁定薪資償還房貸的模式,有效穩定人力。也因為中國廠工程師級人數稀少,高科技台商在中國盡可能提升工程師的升遷速度,並符合陸籍工程師對薪資的期待。 對於台商企業內部有以下幾點觀察:流動率過高,組織結構相對鬆散,特別是非獨立部門人力流動頻繁。學歷做為勞動力市場分層主要依據。並且因為信任感過於抽象,高科技台商企業傾向自我培訓人才。

關鍵字

招募 留才 高科技產業

參考文獻


張晉芬(2011)《勞動社會學》。台北:政大出版社。
張晉芬(2001)《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經濟迷思的批判》。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陳玫婷(2007)〈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招募甄選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Berger &Piore(1980) Dualism and Discontinuity in industrial societi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eringer, Peter B. and Michael J. Piore(1971)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Lexington, MA:Heath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