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193.158
  • 學位論文

主體的發現:李喬《情天無恨:白蛇新傳》與八0年代初期臺灣社會思潮的互涉

指導教授 : 陳建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李喬《情天無恨:白蛇新傳》此一白蛇傳故事的新編,有作者個人的創作進程思考,而他關切社會現實的能動性,也使此一新編故事與臺灣八0年代初期的社會思潮有所呼應對照。本論文從空間上分析李喬置入臺灣山海形象、打卡臺灣的創意,翻轉邊緣的弱勢,也從女性意識部分觀察李喬賦予白素貞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並取消女性成為生殖工具的設計,以及李喬對於佛理從詮釋到質疑批判的態度,展現他具有自主性的生命思考,並且觀察此時期關於鄉土文學、中國結臺灣結論爭、女權運動發展、佛教文化現象等思潮與《情天無恨:白蛇新傳》的互涉。一九八0年代初期,從外交受挫、到政治運動、經濟與社會結構轉型,帶出人權、文學、性別、環保、原住民等議題,「臺灣」社會正全面地尋繹著自己的主體性,並要求被看見、被正視;李喬在如此背景下創作的《情天無恨》,便主張、詮釋了此逐步發現臺灣「主體」的時代氛圍。

關鍵字

李喬 情天無恨 白蛇新傳 主體

參考文獻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洪範書店,1977。
張曉風,《步下紅毯之後》,臺北:九歌,1979。
江燦騰,《臺灣佛教與現代社會》,臺北:東大,1992。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2005。
王見川、李世偉,《臺灣的宗教與文化》,臺北:博揚文化,1999。

被引用紀錄


蘇毅絲(2015)。李喬《情天無恨》研究 ──以情愛書寫、性格悲劇為觀察主軸〔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25934
蔡寬義(2017)。反抗來自生活,為生活而反抗—李喬短篇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012018161135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