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1.24.171
  • 學位論文

中國工人集體抗爭的機會與侷限:基層政府與草根組織的影響

指導教授 : 陳志柔

摘要


本文探討中國工人集體抗爭的機會與侷限,尤其是工人集體抗爭如何受到基層政府與草根組織的影響。以珠江三角洲的田野研究作為資料來源,呈現基層政府與草根組織回應勞動爭議的誘因結構及行動策略,由此形成工人集體動員的助力與阻力。基層官員對於工人集體抗爭,多以消極抵制回應;在勞動爭議的法規執行上,維穩政策優先於法律條文;官僚體制的被動反應與程序吸納也限制了工人的集體抗爭;基層政府並以法律市場下商品化訴求與責任外包,消解勞動抗爭的衝突性和發展性。另一方面,個別草根組織積極介入勞動爭議,培植工人積極份子,增強工人的動員能力;草根組織也與基層政府建立互利關係,形成組織生存發展的保護傘。本文以五個工人集體抗爭事件為案例來源,觀察集體行動的動員過程及策略運用。工人藉由基層政府開闢的上訪與法律途徑,借力使力,促成集體動員機會。工人從草根組織得到維權知識及有力人士支持,並協調內部矛盾,增強其集體動員的能量。本研究發現,即使基層政府對於勞動抗爭採取消極抵制策略,但仍存在結構縫隙,讓集體抗爭有機會發展;草根組織投注人力物力,彌補工人集體動員能力,但工人集體抗爭仍以經濟利益為核心訴求及動員誘因、遵守法律修辭、習於仰賴強人庇護。集體抗爭過後,工人們成立自組工會的意願仍低,他們的階級意識仍然微弱模糊。

參考文獻


彭昉(2007)城市中國的無產化:中國城鎮居民階級結構的轉型與社會不平等,1979-2003。台灣社會學14:101-153。
吳介民(2011)永遠的異鄉客?公民身分差序與中國農民工階級。台灣社會學21:51-99。
趙鼎新(2007)社會運動與革命 : 理論更新和中國經驗。台北:巨流出版社。
汝信(2009)社會藍皮書:200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Alford, William P. (1999) A Second Great Wall? China’s Post-Cultural Revolution Project of Leg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Dynamics 11-2.

被引用紀錄


鄭培宏(2015)。中國底層農民工的苦難: 塵肺病的無助、自助與他助〔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2fNTHU.2015.0052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