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94.152
  • 學位論文

地心核反應器模型探討與燃耗計算分析

Deep-earth Reactor Model and Burnup Analysis

指導教授 : 江祥輝 許榮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地球運轉至今已存在超過45億年,並以穩定的功率輸出釋放著能量,地質分析證實地球最中心的地核─地心(Deep-earth),蘊含著重金屬元素,包括鈾、釷等,故提出於地心環境具有長期快中子核分裂鏈反應的地心核反應器,為地球能量來源之一。 針對地心核反應器存在的可能性,本研究使用SCALE 6.0 的TRITON控制模組T6-DEPL序列,以其中三維蒙地卡羅臨界計算程式KENO與燃耗計算程式ORIGEN-S進行地心核反應器可行性評估探討,將45億年燃耗模擬計算結果和另一研究團隊研究結果進行比較,並得到趨勢一致的計算結果。 本研究經模擬計算分析,驗證地心核反應器系統,在特定條件下,可成功維持長達45億年以上的燃耗,並持續提供3 – 5 TW的穩定功率;甚至以3 TW功率能繼續燃耗至64億年,keff值皆保持在1以上的臨界與超臨界狀態。而利用64億年燃耗結果的核種進行分析,發現主要功率生成來源為含量最多的鈾金屬,其中以易裂核種235U分裂產生能量,可孕核種238U持續吸收中子轉化成235U,以補充其含量,轉化率平衡時達0.9 ,形成一Converter,維持反應器運轉所需的鈾含量,而64億年的組成仍保持6.58 wt%的易裂核種濃縮度,若有其它鈾礦含量來源,如下層地幔的鈾含量經沉積或熱對流至底層的地核內,則能讓地心核反應器持續燃耗下去,而具有更長時間的運轉潛力。 地心核反應器運轉機制,經本研究分析及整合,提出兩種型式的運轉模型:內核反應器以及地核夾層反應器。兩種核反應器皆藉由重力沉積與分離,將燃料集中並移除燃耗產生的分裂產物毒物,並由傳導熱流將被重力差排出的分裂產物帶離出爐心燃料區。關於運轉之反應度的調控,除了靠溫度和膨脹係數外,內核反應器主要是經燃耗產生高熱與內核材料混合並降低易裂核種濃縮度,達到如控制棒的反應度調控;而地核夾層反應器由於存在於流動的液態外核層,沉積於固態內核外殼上的燃料易達到超臨界狀態而噴發至外核中,由此稀釋易裂核種濃縮度,達到如硼酸濃度的反應度調控。兩種核反應器可同時存在,藉由分佈於各個區域的小型地心核反應器,在不同時期進行燃耗,相互交替運轉,最後達到穩定的平均總功率輸出。

關鍵字

地心核反應器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Deep-earth reactor

參考文獻


3. F. D. Stacey, P. M. Davis, “Physics of the Earth,” 4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17. J. D. Stevenson, “The outer planets and their satellites”, in The Origin of the Solar System, S. F. Dermott, Editor. Wiley, New York, pp. 395-431, 1978.
1. G.Q. Chen, “Exergy consumption of the earth,” Ecological Modelling, Vol. 184, issue 2-4,pp. 363-380, 2004.
2. J. C. Mareschala, C. Jaupartb, C. Phaneufa, C. Perry, “Geoneutrinos and the energy budget of the Earth,” Journal of Geodynamics, Vol. 54, pp. 43- 54, 2012.
4. G. Davies, “Dynamic Earth: Plates, Plumes, and Mantle Conve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