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40.108
  • 學位論文

圖騰樂團音樂實作的美學與真誠性

指導教授 : 何東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從我們共同享有的,與音樂的關係開始帶入主題—音樂-認同-美學-政治,透過一年來的田野參與,跑了大大小小的表演,一路探詢圖騰樂團五名成員音樂與身體實踐所顯露的社會、文化和個人之間的動態關係。透過多重場域(multi-sited)的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及音樂文本分析,描述他們所知覺的音樂體驗及生活體驗。除了團員本身的主體決斷外,亦有媒體、唱片公司、政治勢力、族群意識等等不同的權力關係交織影響著。 本研究試圖將圖騰樂團所處的社會—文化脈絡、樂手本身的創作環境、音樂作品的文本討論放置在90年代「原住民意識」崛起的特定時空脈絡下,與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發展脈絡的交織裡,解釋在歷史的非線性、斷裂中,「原住民性」的當下意義,及其音樂實作中的美學與真誠性(authentic)。在圖騰的音樂場域中,原住民/非原住民這套主體身份之族群「真誠性」(authentic)的策略,亦成為團員與商業VS.藝術之間的音樂真誠性(authentic)之兩個不斷拉扯、衝撞的個體政治。此外,亦突顯出圖騰的音樂不只反映出某種「原住民性」,音樂作品本身透過團員的各式身份、真誠性(authentic)的展演,也同時成為一種媒介(media),得以用來建構或建構何謂「原住民」意義。身處流行音樂場域中的圖騰使用了流行文化及日常生活的記憶和故事,拒絕直接挑戰一般意識型態,透過軟性基調的認同與美學想像,藉由音樂創作將其新世代的原住民青年所認定的「族群性」(ethnicity)以另類、詼諧的路徑加以展演。 研究發現,在創作過程中,身為能動者的團員會不斷調整自身創作位置,進行主體的不斷重構,逐漸改變或臣服於外在環境。圖騰始終在市場/獨立、傳統/創新之間遊走,其唱片公司「彎的音樂」多半是靠一種打游擊戰的方式維持自主機動性與對音樂的堅持,以此呈顯「創作音樂」與「製作唱片」兩種邏輯並非絕對相斥,唱片的產生往往是兩者妥協下的產物。圖騰的音樂實作與資本主義環境是彼此共生和互助。 圖騰樂團的音樂實踐打開了不同音樂與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間,這個空間的形成,乃是建立在一種對於歷史和文化抱持批判性理解的態度上,他們並不刻意去尋找某種神秘性的永恆或失落的過往,將生活經驗化約為一均質的類型,而是將其拆解為分裂的碎片,加以改造和重組。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generation pop music authentic ethnicity identity

參考文獻


91. 謝光萍(2005)。《誰在那裡聽自己的歌─ 台北live house 樂迷與音樂場景》。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70. 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224-259。
20. 何春蕤(2001a)。(自我培力與專業操演:與台灣性工作者的對話)。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1-52。
73. 陳光興(1997)。(青少年文化研究:回應林益民)。《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5期,頁227-231。
72. 陳光興(1996)。〈去殖民的文化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1期,頁73-140。

被引用紀錄


洪偉毓(2014)。流動的當代阿美族人與其音樂-以音樂工作者Suming及溪洲部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4.00052
陳奕璇(2011)。臺灣獨立音樂廠牌與創作者合作關係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1.00004
Liu, Y. L. (2010). 台灣原住民國語流行歌詞之旅程隱喻研究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1481
楊蕙嘉(2009)。當代客家流行音樂的族群再現與文化認同〔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1901200914355200
張凱婷(2011)。搖滾樂手玩團經驗與自我認同-以「1976」樂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5002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