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190.167
  • 學位論文

清廷查禁天主教期間(1717∼1840)傳教活動之探究

指導教授 : 莊吉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自利瑪竇死後,在天主教內部所引發的「中國禮儀之爭」在清康熙朝間再度被引發、擴大,不僅引起羅馬教廷的關切介入,更導致教廷與康熙朝廷的態度衝突,最後雙方在無法取得共識的情況下,加上中國本就不喜天主教的官員趁勢上疏奏請禁教,終使本對天主教採取容教態度的康熙帝轉向禁教的態度,但康熙帝畢竟熱愛西洋學術,終其在位時期並未大規模查緝中國地方的傳教活動。繼位的雍正帝承襲了康熙帝的禁教態度,法則卻更加嚴厲,正式下令查禁中國地方的傳教活動,使得本在中國地方上活躍的西籍教士漸變得沉寂無聲,地方上的天主教活動似乎轉趨沒落。但在禁教期間的檔案文獻,發現在清代的官方檔案中,在禁教期間的雍乾嘉道年間,中國地方不斷發生天主教案,官府也常在地方緝拿到藏匿數年的西洋教士,顯示出天主教並非在雍正朝下令禁教後,便消失於中國地方。為何在清廷如此嚴厲的禁教政策下,地方上天主教依然未被禁絕,既然未被禁絕,那傳教士如何潛入地方?天主教又是如何繼續發展於中國地方?

關鍵字

天主教 禁教

參考文獻


鄭淑蓮,《從清初宗教政策論天主教在華的政教關係》,臺中:必中出版社,
黃一農,〈明末清初天主教傳華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第7卷第1期,臺北,1996年。
顧保鵠編著,《中國天主教大事年表》,臺中:光啟出版社,1970年。
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香港:公教真理會,1970年。
莊吉發,〈故宮檔案與清初天主教史研究〉《清史論集》(十二),臺北:文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