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85.180
  • 學位論文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成立於日本領台翌(1896)年,迄1919年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止,為日治前期臺灣最高學府之一,其畢業生在政、經領域中位居要津者不在少數,被稱之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搖籃。該校存立期間,殖民教育體制尚未確立,其發展脈絡反映日治前期近代教育體制由草創至整備之過程。而在日本的海外殖民史中,該校為「異民族」日語教育之先驅,故無論在台灣社會史、教育史及殖民地比較史上,該校皆有不可忽視之重要性。有鑑於此,本論文乃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為題,從學校史的角度出發,究明該校之組織沿革、校務發展、師資、教學訓育及畢業生表現,以釐清該校在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教育、統治行政和殖民地日語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 由本論文的探討結果可知,國語學校為配合總督府的需求和指示而多次調整組織、課程,提供總督府所需之行政及教育人才,其沿革呈現明顯的機動特質,顯示日治前期總督府在教育政策上猶疑摸索之態度。儘管如此,該校因係總督府直轄下代表性的教育機構,故其資源不虞匱乏,師資素質亦高,加以作為唯一的中等暨師資培育機關,該校教師之研究與服務表現乃有別於一般中等教育機構。不少教師利用台灣特有之自然或人文環境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上大放異彩,或身兼學務要職,在初等教育領域中扮演指導與監督者之角色。尤其該校教師群所研發之「直接教授法」不僅成為臺灣主要的日語教學法,並為日後朝鮮、關東州(即中國東北)等殖民地所沿用。教學訓育方面,隨著教育目標之變遷歷經四度更迭,「國語」及「實業」漸成台籍生課程之主要特色。日籍師範生的課程逐漸由單一偏重「土語」改為教育、台語、實業等課程並重。 畢業生方面,該校雖屬中等程度之通才教育,惟受教者已屬臺人中少數的知識菁英,憑藉「高學歷」與優越的家世、經濟背景,有不少畢業生在地方政、經領域中迅速嶄露頭角,顯示新舊社會領導階層之遞嬗深具延續性。日籍生方面,來台者有不少係基於經濟考量,總督府始終以豐厚的薪資使師範生得在台安居,因此多數畢業生都能久任其位,透過升等或教員優遇法尋求上升流動。

關鍵字

國語學校 日語 教育 師範 社會階層 菁英

參考文獻


67.蔡禎雄,《日據時代臺灣師範學校體育發展史》(臺北:師大書苑,1998)。
68.駒?武,《植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1996)。
38.周婉窈,〈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臺灣人形象〉,《台大歷史學報》第34期,2004.12, 頁87-147。
10.王晴佳,〈中國近代新史學的日本背景—清末的「史界革命」和日本的「文明史學」〉《台大歷史學報》32期,2003.12,頁191-236。
30.吳文星,〈近十年來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研究之動向(1991?2000)〉,《國立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9,(臺北:2001.6),頁221-238。

被引用紀錄


黃敬堯(2012)。臺日漢文的跨界交錯:日治時期來臺日人中村忠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684
金柏全(2008)。日治時期臺灣實業教育之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0613
陳郁欣(2009)。日治前期臺灣郵政的建立(1895-1924)-以郵務運作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2585
賴婉蓉(2010)。謝春木及其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4684
祝若穎(2011)。日治時期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之發展與對公學校教學法之影響(1895-1945)〔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366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