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0.77.59
  • 學位論文

汪曾祺小說中的市井圖像

指導教授 : 張素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汪曾祺小說中的市井圖像」論文摘要 指導教授:張素貞 教授 撰寫者:碩四 蔡妙芳 汪曾祺,一九二0年生,江蘇高郵人。就讀西南聯大中文系期間,師事沈從文,走入文學創作殿堂,後因中國大陸一連串社會政治運動,幾度中輟了小說創作,從四0到八0年代僅出版《羊舍的夜晚》,未受文壇注意。至八0年代新時期初,汪曾祺以〈受戒〉、〈大淖記事〉等取材於舊社會市井小民生活的作品,在苦難深重的傷痕反思文學之外,別樹一幟,為浩劫後的文壇注入溫馨、輕快的暖流,獲得大眾的喜愛,陸續篇章發表亦受歡迎,形成所謂「汪曾祺熱」。從八0年代伊始,汪曾祺的文學創作吸引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與許多後輩作家的推崇、模仿,加以文評家至今持續不綴的研究與分析,使汪曾祺成為中國當代文學重要作家之一。 汪曾祺生活於熱鬧縣城中,家中所經營的保全藥鋪位在街市之中,是街市居民閒暇聚集的場所,這是汪曾祺得以聞知市井生活樣態的窗口,他生於斯長於斯,用一顆感性與審美的心,去觀照常民生活。汪曾祺書寫的素材,大都是舊社會氛圍的市井,即便到了九0年代,生活在現代化的北京,他仍關注著城裡舊社會色彩分明的人們與事物。總而言之,不論題材為何、作品時空背景更迭、作者身處何種境遇,小說中總充溢著市井況味。 汪曾祺獨鍾「縣城」、「市井」作為書寫的背景,這些地域都是作者所親身經驗、生活過的所在,這些地域上的人、事、物皆是作者的創作素材,汪曾祺具有文學創作者的敏銳感受與觀察,漫遊於環境之中,觀察、記憶環境中種種。高郵、昆明、張家口、北京主要四個時期,可視為汪曾祺四個文學生命階段,不同時期,汪曾祺有不同際遇,每一階段都深深影響其創作,而四個地域也是汪曾祺創作取材的主要所在,汪曾祺以類似實錄的地誌書寫,將記憶中的景物化為小說的背景,不同地域背景、場景、聚點,在以空間的描寫來幫助人物形塑。小說在時間落點的安排上,具有「傳」、「記」的作用,多半是回憶敘事,一是自身的回憶,二是對舊時生活的回憶,三是對他人生命的回憶,三者彼此交織。 汪曾祺小說表現人物時,除了直接的描寫之外,常用各種外部的活動將人物形象與性格具體化。小說主題方面,汪曾祺認為自己創作可分有三類,一是寫歡欣、二是寫憂傷、三是寫諷刺,除了這些可以明顯歸類的主題之外,汪曾祺小說後期對幽微人性、情慾的描繪增多。汪曾祺敘事手法的突出特色,是中西、雅俗、古今文學技法皆能融會活用,而汪曾祺信馬由韁、不拘結構的敘事特色,寫細瑣的日常生活,更醞釀了特殊的氛圍,讓人快速進入情節。然而,汪曾祺身為結廬市井的文人,卻能以其審美觀與學養,對市井生活的作一美感的昇華與意義的提煉,將雅俗融合,使文本兼顧筆記性的淡雅與世俗的傳奇性趣味。 論文最後將小說文本置入中國現代文學史中考察。發現汪曾祺立足於市井當中,其書寫的位置、姿態以及取材的皆有邊緣性的特質,但他卻堅持踽踽獨行於邊緣的道路,其所建構市井圖像反映了作家對傳統文化與舊生活的珍視,進而以共同的記憶,召喚出國族的認同,使人心得到滋潤,意圖令民族恢復對生活的信心。

參考文獻


黃啓江,〈佛教因果論的中國化〉,《中華佛學學報》第16期,2003年7月。
陳思和,《還原民間——文學的省思》,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著,劉世安譯,《史元: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意象》,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9年12月。
楊昌年,〈汪曾祺與京派文學〉,《歷史月刊》第162期,2001年7月。
張瀛太,〈寂寞的美麗與美麗的寂寞——論汪曾祺小說中「留白」的構成與層次〉,《漢學研究》第26卷第2期,2008年6月。

被引用紀錄


張愷庭(2012)。抒情的人道主義-汪曾祺小說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2.005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