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158
  • 學位論文

清朝初期監察制度的運作與奏摺文書的形成

指導教授 : 莊吉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明清時代,關於走向中央集權、皇權高漲之政治趨勢,開始於洪武帝廢相,總結於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共經歷了大約三百五十年的時間,其中顯著的變化可分為二大方面。第一,為宰相制度-內閣制度-軍機處的演變,其主要趨勢為皇權的擴大、內閣權力的萎縮。第二,為言官系統的獨立地位到「臺諫合一」的轉變,其主要趨勢為言官系統向察官系統的逐漸混同、言官原有角色功能的逐漸萎縮消失。此二大趨勢,由洪武帝廢相、裁廢諫官與御史臺、設置六部都給事中開始,有明一朝在此二制度上,之後並沒有再產生大的變動。 清朝入關以後,大體上沿襲明代的監察體制,也因此必須面對此體制的缺失。然而清朝以一個少數邊疆民族入主統治中原,能夠長期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入關初期實為清朝能夠在中國奠定王朝根基的關鍵。因此清初順治、康熙、雍正諸帝,對於其所沿襲的明朝監察體制的看法,以及之後針對此監察體制的運作和改革,應為清朝何以能夠在入關初期奠定王朝根基的一個重要因素。清朝初期諸帝對於此二大趨勢的看法如何、對於其中的弊病如何加以改革因應、又諸帝如何將制度加以改革,乃為筆者於本論文所要討論的重心。

關鍵字

奏摺 奏摺文書 監察制度 臺諫合一 言官 察官

參考文獻


吳志鏗,<清代前期滿洲本位政策的擬訂與調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二十二期,1994年。
莊吉發,<清世宗與奏摺制度的發展>,《清史論集(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陳文石,《明清政治社會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宮中檔康熙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1976年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1977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