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89.177
  • 學位論文

魏道明與臺灣省政改革(1947-1948)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二二八事件後,中央政府採納各界建議,將行政長官公署改制為省政府,任命魏道明為首任台灣省主席,深獲台人期待。本文旨在探討魏道明主政期間台灣省政府之各項施政,藉以比較與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之異同,另也析論二二八事件對省政當局治台方式的轉變。 省政府成立後對二二八事件善後大致貫徹從寬處理原則,和陳儀主政時期強硬的處置態度顯著不同,但是,面對政府高層和軍事系統的持續介入則是無力禁止。另一方面,省政府透過出入境的管理、全台身份總檢查、在台日人的集中遣返和台灣共黨人士的控管等措施,企圖嚴密控制台灣政局。 行政改革方面,省政府對人事的安排,基本上是以廣用台人為原則,使台籍人士在重要職務的比例顯著增加,但其中仍以「半山」集團為主。其次,省政府和省參議會的關係較行政長官公署時期更為緊密,呈現良好又日益頻繁的交流。此時期省政府雖舉行不少選舉活動,亦制定許多地方自治法規,不過缺乏較大魄力的革新,仍未能落實地方自治。 財經整頓方面,省政府順應民情,撤銷專賣和貿易局,展開公營企業民營化等措施。另由取得資金、重建交通、加強水利工程,以及增產肥料等途徑,顯著提升農工商業的產值,但也加深台灣和中國大陸經貿的關連性。此時受中國大陸惡性通貨膨脹的影響,導致台灣物價上漲的現象日益嚴重,省政府不僅無法抑止通貨膨脹的速度,其強硬控制市場的措施更是招致民怨。 「中國化」政策推展方面,國語運動和愛國教育乃是省政府文教政策的主軸,其推行方式和行政長官公署時期相較更顯激進和強烈。另外,省政府對新聞出版事業,一改二二八事件後的嚴格取締,乃藉由積極管理和分別確定各出版事業的權責機關,使得出版事業能進而成為政府推行施政的有利工具。 文官出身的魏道明在軍事系統為主的政治環境中,權力方面受到明顯的約束,因此許多層面仍是無法一展抱負,導致省府施政未能符合台人深切的期待,尤其在地方自治、物資和市場的嚴格控制等,更只是「延續」行政長官公署時期的政策,缺乏更大幅度的「改革」,實為其施政嚴重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編輯委員會,《臺灣省地方自治誌要》,台中:該會,1965年。
王泰升,〈臺灣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律體系的承接1945-1949〉,《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9:1,1999年,頁1-90。
劉進慶著、王宏仁等譯,《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1992年。
李文環,〈戰後初期臺灣關貿政策之分析1945-1949〉(上),《臺灣風物》49:4,1999年,頁129-170。
李文環,〈戰後初期臺灣關貿政策之分析1945-1949〉(下),《臺灣風物》50:1,2000年,頁69-106。

被引用紀錄


黃毓茹(2013)。我,就是台灣人……─陳水扁外省籍幕僚的國家認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8012013152717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