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7.161.132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張拓蕪(1928-)的散文作品,具有豐富的紀實性與強烈的生命力。自從197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代馬輸卒手記》,他平實流暢的文筆,呈現出軍旅生涯的點點滴滴,作為一個四處流離的小兵,他所述說的是正式軍史沒有記載到的軍中真實面貌,在出版當時即大受歡迎,發行了二十八版,受到廣泛注意。爾後他的創作也都延續了他這份真誠的特色,他以中風之後半殘的身軀,寫作不輟,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著作,得到許多獎項肯定,足見他散文的特殊地位,他堅強的人生態度也廣受大眾的尊敬。本論文的研究就是以張拓蕪的散文為中心,突顯出他獨特的散文成就。 張拓蕪至今已八十多年的生命歷程,嘗盡了人生中的喜怒哀樂,流離動盪,不論是心靈上或是生理上都遭受過大痛苦大打擊。但因為他有著純真不矯飾的人格特質,這些經歷化為筆下的文字,題材之豐富自不待言。他帶領讀者進入那特殊的人生際遇中,不論是他早年從軍的大兵經驗,還是對於安徽老家兒時記憶的懷念以及返鄉探親後的失落,還有中風致殘的影響,以及家庭破碎的傷痛,這些個人特色鮮明的內容,呈現出主題多樣的動人風貌。 而張拓蕪的散文作品,在文字上,他善用各式白描的手法,說理敘事無不生動。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充滿了作者的巧思與安排。他筆下的人物,鮮明有味,充滿著細膩的觀察,以及深沉的悲憫。他不論是寫人物,還是描述事件,非常擅長使用村語俗諺,讀來親切活潑,既驚訝於他的腹中典故,更讚嘆他的運用得宜。本論文從「生動活潑的敘述」、「情深意摯的描寫」、「幽默瀟灑的意趣」三部分來探討他的散文藝術價值。 現代散文的園地,應該得到更多人的關注,筆者研究張拓蕪的散文,期待能有拋磚引玉的迴響。

參考文獻


施君蘭:〈撕裂與創新—當《野風》吹過〉,台北,《歷史月刊》,2003年7月
錢弘捷:《戰後台灣小說中老兵書寫的離散思維》,台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4年
翁柏川.:《「鄉愁」主題在台灣文學史的變遷──以解嚴後(1987年-2001年)返鄉書寫為討論核心》,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壹、專著(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張拓蕪著作(依首次出版先後次序排序)

被引用紀錄


盧芸屏(2015)。李家同跨文類散文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468

延伸閱讀


  • 蔡美惠(2020)。以賦為文-張惠言賦論對其文章書寫的影響人文社會學報(20),175-197。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60418002-202007-202008130011-202008130011-175-197
  • 楊盈姍(2021)。曾鞏記體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2100716
  • 趙瑋婷(2005)。張曉風散文譬喻修辭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8031740
  • 簡彥姈(2011)。陸游散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3227
  • 黃梅瑛(2013)。呂大明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45690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