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48.47
  • 學位論文

1913至2000年花蓮菸草產業之研究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菸草原生長於美洲,究竟何時風靡全台?雖然確切年代不明,但無庸置疑的大航海時代菸草已現蹤寶島。清領後期劉銘傳首開官方獎勵或協助種菸之先例,日治時期進而將菸草納入專賣,逐漸形成台中、屏東、嘉義、花蓮、宜蘭等五大菸區,其中,又以隸屬屏東菸區之高雄縣美濃鎮菸業最為人所熟知。 然而,同處全台五大菸區之ㄧ且係全台最早栽培黃色種菸草的花蓮,卻因相關研究付之闕如,而鮮為人知,令人有不勝欷噓之感。有鑑於此,筆者希望透過本論文,探討近代花蓮菸草產業的興衰及其對地方社會經濟變遷之影響。 本篇論文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探討花蓮地理條件不佳且勞力短缺,但透過田間栽培管理技術之輔助,如育苗盆的發明與推廣種植春菸,都獲得不錯的成效,不過仍難敵大環境的變遷。 第三章為日治時期花蓮菸草產業情況。黃色種菸草在1913年最早於花蓮官營移民村—吉野村進行試種,1930年以後推廣至全台,1937年起凌駕中國種菸草,成為全台最普及的菸草品種。而菸草為現金作物,對三移民村之經濟確實有實質的幫助,其中,又以對林田村的影響最顯著。第四章則敘述戰後花蓮菸業之興衰,1968-1969年期菸田面積為秋菸1371.7甲、春菸376.4甲,創歷年最高峰,但受到颱風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肆虐,花蓮菸業每況愈下。1981-1982年期花蓮再度嘗試種植春菸,雖然品質提升,但成本居高不下,復面臨政府開放洋菸進口之衝擊,難敵進口美菸。最後,以鳳林、瑞穗、玉里三鄉鎮為例,探討戰後菸草產業對地方社會經濟之影響,從青年和老年人口變動情形,以及菸草產值佔地方鄉鎮歲入比例大幅萎縮,均顯示花蓮菸業的沒落。第五章為結論,提出對花蓮菸草產業的建言。

參考文獻


胡力人〈日治時期臺灣煙草專賣制度下葉煙草產業設施發展歷程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8年1月。
黃俊憲,〈美濃菸業聚落與菸業建築之研究(1919~2004)〉,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92學年度。
陳吉村,〈花蓮縣之地形、地質與主要土系(上)〉,《花蓮區農業專訊》,20卷,1997年6月。
鍾淑敏,〈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11:1,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民93年6月。
孟祥瀚,〈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7年06月。

被引用紀錄


藍巧玲(2012)。專賣制度與菸草產業變遷:以屏東平原為中心(1905-2002)〔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111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