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26.34
  • 學位論文

拉森音樂劇《吉屋出租》裡的咪咪角色分析詮釋

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ole of Mimi in Larson`s 《Rent》

指導教授 : 陳榮貴 梁志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音樂劇《吉屋出租》(Rent,1996年)由強納生.拉森(Jonathan Larson, 1960~1996年)改編自義大利有名的歌劇作曲家浦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年)的浪漫寫實歌劇《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1896年),發生在十九世紀的浪漫巴黎拉丁區,轉換成二十世紀紐約現代城市的曼哈頓東村,劇中人物的性格演變及戲劇線條豐富曲折,顯見構思甚為細密,對追尋人性愛情刻劃出淋漓盡致的樂觀表現,鼓舞陷入悲情人們生命露出一線曙光,又加上當時社會貧窮、同志、毒品…等氾濫漫延,這些人、事、物層層堆疊,在困厄的環境下,更強化了生命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重要。劇中描繪人性的光明面,使得這齣音樂劇從1996年1月於外百老匯(off-Broadway) 首次演出時,就獲得廣大群眾的好評及社會共鳴,並在1996年4月正式登上百老匯(Broadway) 的尼德蘭劇院演出,聲名更為響亮,成為名噪一時的好劇。 本詮釋報告針對劇本分析、咪咪此角色、音樂、戲劇分析加以跟歌劇與小說版本比較,並加入舞台與服裝造型探討研究,做為此論文研究內容。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Musical Rent Beat Generation Jonathan Larson la Boheme Mimi

參考文獻


馬世芳。〈喔,他們都是波希米亞人…從垮掉一代看李歐納.柯恩〉《表演藝術》No.194(2009年2月)
Mordden, Ethan. “One More Kiss: The Broadway Musical in the 90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3.
〈Oxford reference Online〉 http://www.oxfordreference.com/pages/Subjects_and_titles__t149
〈牛津多國語大辭典線上版Oxford Language Dictionaries Online〉 http://www.oxfordlanguagedictionaries.com/
一、中文著作

被引用紀錄


王悅甄(2013)。從死亡中看見希望——台灣原創中文音樂劇的生命視野〔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0257
蔡宇涵(2013)。1970年代之後百老匯音樂劇中歌隊舞群的功能與閱聽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256
易純(2011)。祂的道是活潑的-談音樂劇角色的「英雄旅程」 以果陀劇場《跑路天使》之戴安娜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630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