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85.123
  • 學位論文

2000至2006年間媒體有關中日和約報導之分析─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央日報為中心

指導教授 : 林滿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日和約,全名為「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簽訂於 二次大戰後的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為中華民國與日本國之間,針對兩國宣戰後所造成之戰爭狀態的結束,以及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之國際定位的重新界定、台澎主權歸屬等問題,做出正式處置的國際條約。 由於和約中對二戰後台澎主權地位的規定,對現今台澎主權地位的形成,有關鍵性的影響。但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台灣社會輿論及歷史教育中,對中日和約的地位,並不予以凸顯,甚至避而不談。 2000年台灣經歷了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取代了1945年後長期執政的國民黨的地位,掌握了中華民國政府的執政權。在這個新的歷史局面中,過去長年被忽視的中日和約及相關的台灣主權議題,是否能因民進黨政府的執政,產生一些轉變?筆者以2000-2006年間台灣四家報社的報導文本作為研究之文本來源。報導文本選取的起點和終點,以年為單位,從第一次政黨輪替當年年初開始,到高中課綱爭議落幕的2006年底為止。從這七年中台灣四家報紙媒體對中日和約的報導,整理出報導在量化和論述內容上所呈現的現象。並與在相關的出版著作中,對中日和約條文及效力的各種討論作對照,以探討這些論述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5.楊永明,〈國際法中主權概念的地位與演變〉,《台大法學論叢》,25:4。1996年7月。
5.林滿紅,《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台北:黎明文化,2008年初版。
5.陳佳宏,〈戰後台灣獨立運動之發展與演變1945-2000〉,師大歷史系2004年博士論文。
9.蘇蘅、牛隆光等,〈臺灣報紙轉型的問題與挑戰--提供讀者更好的選擇〉,《新聞學研究》第64期,2000年7月。
8.蘇蘅,〈消息來源與新聞價值:報紙如何報導「許歷農退黨」效應〉,《新聞學研究》,第50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