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32.116
  • 學位論文

解放的追尋:中國共產革命中的女性經驗(1921-1949)

指導教授 : 陳惠芬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從女性主體的觀點出發,運用大量的傳記與外國記者親見親歷的報導等資料,探討中共女性黨員在1921~1949年之間,參與共產革命中的「女性經驗」,以及其在婦女解放的過程中所代表的意義。 首先,本文關注的是女性「為何」及「如何」走上共產革命的道路。就家庭背景而言,在本文所分析的131名女黨員中,出身中上階層者為數頗多;出身下階層者則以農家居多,不少為童養媳。由此可見中共並非由無產階級所主導的政黨,不少出身名門的女性亦受其主張所吸引。就教育背景而言,以中學以上(包括大學以上)學歷的知識份子群體佔大多數,且不少為師範體系出身。整體而言,這些女黨員在思想或行為上呈現頗多相似的反抗傳統的「新女性」特質。她們投身共產革命的動機,除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吸引外,亦有為數不少者因認同中共積極抗日主張而加入;在個人動機上,則大多是為了擺脫包辦婚姻或童養媳的遭遇。而她們走上革命的「引路人」,以學校的老師、同學最多,其次是家人或長輩,有的則是直接受到中共黨員的動員影響。但她們在入黨前,還必須通過中共所設定的「革命門檻」。 其次,就女性黨員參與共產革命的過程來看。她們必須在任務分派上對黨絕對的服從,她們的身體也在無形中「烙印」了共產黨所建構的政治符號。另一方面,女性黨員在黨內從事的工作類型相當多元,在政治思想宣傳、婦女動員(包括女工運動)、地下情報聯繫以及文書、軍事、醫護等方面,都能展現女性特殊的才能;然而在工作過程中,仍不免遭遇到政治利益優先於女性主體考量的困境。 再次,基於黨的安全、志同道合以及日久生情等因素,女性黨員在選擇戀愛與婚姻對象時,通常呈現封閉性與排外性,而與黨內同志結為伴侶。然而,女性黨員在戀情與婚姻上卻相當不穩定,一來是受了五四新婚姻觀追求個人解放的影響,二來是中共的婚姻法在結婚與離婚的規定上過於寬鬆,加上現實中動盪不安的革命情勢所致。此外,中共黨組織也常以考量革命利益為由介入女性黨員的私領域。 最後,女性黨員在投入革命事業的過程中,與扮演母親的角色產生極大的衝突。她們或選擇不生育、或因革命導致早產、流產或不孕,甚至被迫送子、棄子,即便將小孩留下,也必須都面臨革命工作與育子的兩難困境。 綜觀本文研究的中共女性黨員群體,可知其多能摒棄賢妻良母的人生觀,冀望將一己之力奉獻於改造中國,積極投身公領域的革命運動;在戀愛與婚姻方面也多能擺脫父母的包辦婚姻,在情感上擁有相當的自主權。可惜因時代的限制,她們仍然被束縛於政治力下,甚至是男性的權威下。然而,藉由參與共產革命,她們在生命歷程所作的自我實現,已是中國婦女解放史上的一種突破。

參考文獻


顧德曼(Bryna Goodman)講,沈銳譯,〈向公眾呼籲:1920年代中國報紙對情感的展示和評判〉,中研院近史所主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4期,2006年12月,頁179-204。
許慧琦,〈去性化的「娜拉」:五四新女性形象的論述策略〉,中研院近史所主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0期,2002年12月,頁63-101。
---,〈法理與私情:五四時期羅素、勃拉克相偕來華引發婚姻問題的討論(1920-1921)〉,中研院近史所主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9期,2001年8月,頁35-55。
---,〈千山我獨行?廿世紀前半期中國有關女性獨身的言論〉,中研院近史所主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9期,2001年8月,頁121-187。
Wang Zheng(王政),Women in 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Oral and Textual Histories,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