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88.64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詩經》是中國文學第一部詩歌選集,為上古時代最重要的文化史料。時代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六百年之間,產生的地域橫跨黃河至長江流域。自先秦時代迄今,二千多年來,《詩經》這部重要的典籍一直被視為珍貴的文化資產,除可作為考察周朝政治、社會環境的主要依據之外,其所蘊含的思想更是對後來的儒家產生深遠的影響。鄭國為姬姓封國,建國於西周末年周宣王當政晚期,最初在今陝西華縣一帶。周平王初年,建都新鄭,即今河南省新鄭縣,日後漸漸併吞虢和鄶之地,而〈鄭風〉即今河南省中部的詩歌選集。據此可知,〈鄭風〉的產生上限不會超過鄭之建國,而孔子時代《詩經》早已經結集,足見〈鄭風〉應當為春秋時期的產物。有關《詩經‧鄭風》的文章,在古代文學和音樂史領域都有人研究,這是因為〈鄭風〉的出現,不僅是在文學領域,而且在音樂史上都是一個重要的階段,由此觀之,不論是就經、史、文學範圍來看,抑或是從音樂角度探索,皆有必要對其進行綜合研究。「鄭聲淫」歷來就是千古公案,本論文亦試著解決平議「鄭聲」與〈鄭風〉之間的關係,以探究「鄭聲淫」的本質定義。然說者多就孔子之言而詮釋之,多未能從春秋時人之觀念形態而考慮之。今之所謂「淫」,古之未必視作「淫」;孔之所謂「淫」,未必謂男女之「淫」,然而「淫」字亦是解讀「鄭聲淫」之關鍵。此尚須結合其時代之觀念、意識、民風及文化背景而深究之。

關鍵字

鄭國 鄭風 鄭聲 鄭聲淫 新聲

參考文獻


黃振民《詩經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82。
裴普賢《詩經研讀指導》,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
黃陶陶〈「國風」有關男女形象美之審美觀〉,《語文學報》,第14期,2007。
彭維杰〈朱熹「淫詩說」理學釋義〉,《國文學誌》,第11期,2005。
黃忠慎《朱子《詩經》學新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