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0.175.46
  • 學位論文

日系混血美:台灣本土時尚圈的生產邏輯

Japanese Mixed-race Beauty: The Production Logic of Local Fashion Field in Taiwan

指導教授 : 蔡如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從西元2007年底開始,自日本開始的「混血顏」風潮逐漸延燒至台灣時尚美妝界,意欲妝扮成歐亞混血兒的「混血妝」開始在雜誌彩妝教學單元與美妝部落格中出現。至今,網路上可找到超過半百篇的相關文章,時間橫跨三年以上。本研究以「混血顏」與「混血妝」風潮為研究主題,透過蒐集與分析相關媒體資料、針對雜誌讀者與生產者進行深度訪談、親身前往雜誌影像生產場域進行田野研究,疏理出混血美及雜誌美感的生產脈絡與邏輯。 研究發現可分三個章節討論。首先,第二章說明日系與本土女性雜誌的美感生產與實作情形。本研究發現,日系女性雜誌國際中文版與本土女性雜誌處在全球流行時尚中的次級位置,我將其稱為「次級審美迴路」,在此迴路中的時尚工作者們進行著被框限的審美勞動,日復一日地重複日本時尚文化的套裝複製工程,造成低落的工作認同與美感產製反身性。第三章則試圖整理混血美感自西元2004年以來於台灣時尚圈的相關發展歷程,並提出在地明星模特兒培養機制闕無的問題,以及「混血顏」如何被本土美感經濟複合體系收編之過程。最後,建立在第二、三章的基礎之上,第四章進而提出混血美感的建構及其種族想像。「混血顏」風潮反映台灣在地時尚圈的美感生產實作習慣與準則,與其說混血美感為一被發現的新興美感,不如說其鞏固了既有美感霸權,並且建立在堅不可破的種族階序之上。而在視覺導向、資訊片斷的時尚演藝界中,具有種族莫辨臉龐的模特兒與藝人,即利用此種族階序開創耐人尋味的種族化明星地位。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藍佩嘉(2009)。《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姚村雄(2002)。〈日治時期美術設計中之「台灣女性圖像」研究〉。《設計學報》,第7卷第2期,頁117-136。
楊喻婷、盧鴻毅、侯心雅(2009)。〈影響閱讀行為的因素及其結果:以日系時尚女性雜誌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
張小虹(2002)。〈需飾中國:流行時尚設計中的文化曖昧〉,收錄於張小虹(2002)。《在百貨公司遇見狼》。台北:聯合文學。
周欣君(2002)。《女性雜誌市場區隔與產品定位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