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33.221.42
  • 學位論文

從趙菁文管弦樂作品《時間之鏡》探究當代音樂指揮之詮釋技巧

指導教授 : 許瀞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從當代作曲思維和趨勢的分析,闡述當代音樂的特性,例如音樂組織結構、表述原則的創新,管絃樂法的突破,典型的音響特質等,並探討當代指揮的挑戰,在複雜的記譜法、節奏系統、演奏習慣等,如何執行精準的排練和音樂效果的掌握,並且與作曲家、演奏者達到有效的溝通,使音樂能成功傳遞到聽眾的彼端,對於習慣傳統調性的演奏家及聽眾而言,要進入陌生的音樂境界並非易事,唯有指揮內化作曲家的理念,照著彼此的共識與默契,共同織理出獨特的規則與邏輯,才能說服眾人,使音樂產生無窮的趣味與能量。 從作曲家趙菁文的生長背景、創作理念和創作技巧,對她的作品做一番整體的認識,尤其在美國的求學生涯、電子音樂中心研究的歷練,影響她出國後的作品中,融入深厚的電子思維。在作品《時間之鏡》中,深入探究該曲三個重要的概念主軸-對稱曲式、頻譜和聲與微分複音,並藉由參照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顯現作曲家如何運用前人的技法,達到描繪時間各種姿態的想像,與鏡子折射的流轉樣貌。 最後,將《時間之鏡》的作品進行細部全面的解析,除了研究西方電子思維效果的實踐,並探討作曲家如何將東方北管的曲牌、節奏型態等元素,自然融為一體與互相輝映,在指揮的詮釋上,又怎麼拿捏音量平衡和技巧使用,使全曲的核心精神可以達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參考文獻


呂欣純、楊建章。〈音聲空間研究的全球趨勢與本土回應初探〉。《關渡音樂學刊》第十三期(2010):77-96。
黃志方。〈電聲音樂創作技法與美學探究〉。《關渡音樂學刊》第十二期 (2010):181-184。
Theory )。唐小兵譯。台北: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王育雯。〈音樂現代主義、停滯感,與《春之祭》〉《臺大文史哲學報》第六十一期(2004 年11月):53-102。
Anthony Cornicello, Timbral Organization in Tristan Murail’s Désintégrations and Rituals. Brandeis University, 20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