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2.102.174
  • 學位論文

策略聯盟運用於永續校園推動之探討

指導教授 : 張子超 博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策略聯盟於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的執行成效,包括永續校園策略聯盟整合的執行概況、永續校園策略聯盟形成動機、整合推動的困難與效益以及配套策略,並針對人口背景變項進行差異比較分析。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93與94年度參與永續校園整合案的學校共168所,每校各發放1份問卷,共計發出168份問卷,回收139份,其中有效問卷共127份,有效回收率76%。 本研究調查發現永續校園策略聯盟在執行的主題上,重視與地區自然人文的結合,並運用永續校園改善設施進行學生交流活動;在執行現況上,校長為主要的聯盟運作主導者,聯盟工作會議則視需要以機動的性質召開。整合計畫的成果展示以網路平台呈現為主,在整合工作上最滿意部份為永續教育資訊的流通,而最不滿意部份為師資互換;在聯盟類型上以同層級學校的水平式聯盟、共用學者專家與建築師的人力共享聯盟、學校地緣相近的跨學區聯盟為主;至於策略聯盟的操作則處於初步的聯盟運作模式。 在永續校園策略聯盟的形成動機上,主要為透過聯盟整合以流通聯盟學校間永續教育知識與吸取永續校園經營經驗,並獲得計畫補助經費;聯盟整合的主要效益,包括促成聯盟學校間永續教育的活動交流、永續校園設施資源的共享以及將永續教育擴大推廣於地區生活之中;聯盟整合的困難,則有缺乏學校策略聯盟理論與實務經驗、永續教育的教學課程不一致、以及聯盟運作過程耗費時間及人力;至於聯盟整合的策略,以配合社區環境議題推動聯盟活動、建立學習型進修制度促進教師永續教育專業成長、與發展聯盟整合計畫策略小組增進成員對話空間為主要可行的配套策略 人口背景差異性分析方面,在「校際師資整合」的效益上,女性受訪者的效益認同度高於男性;在「降低成本」的動機上,沒有策略聯盟工作參與經驗的受訪者認同度高於有參與經驗的受訪者;在「聯盟整合工作」的態度上,南區聯盟學校對於整合工作執行較為熱衷,而北區聯盟學校較為冷淡;在「帶動其他課程領域合作」的效益方面,主辦學校比較能發揮帶動效益,而整合學校比較沒有發揮;在「聯盟形成動機」方面,擔任職務不同在形成動機上有顯著差異,其中校長的變異程度最大。 關鍵詞:策略聯盟、永續校園

關鍵字

策略聯盟 永續校園

參考文獻


蔡秀英(2000)。我國高等教育整併模式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
李彥儀、李金玲(2002)。從績效管理觀點談技專校院未來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67,20-25。
高玉芬、何志峰(1999)。產學合作之控制機制設計。技術及職業教育,53,25-27。
謝宗穎、姜樹仁(2003)。我國高等教育策略聯盟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50-53。
方崇雄(1998)。科技教育師資培育的夥伴關係。中正工藝教育,31,(5),8-12。

被引用紀錄


張美瑤(2011)。桃園縣富林國小永續校園局部 改造計畫案執行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2fcycu201100742
張耿昇(2009)。臺北縣百年小學學校建築與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4267
黃婉如(2016)。中學輔導教師參與「校際輔導同盟督導團體」的專業成長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5-190120171543262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