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237.153
  • 學位論文

魯迅小說主題意識之研究

指導教授 : 楊昌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題目為「魯迅小說主題意識之研究」,因此可以說本論文中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文學家魯迅和他創作的小說,就以魯迅的三本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做根據,擬定「魯迅小說主題意識之研究」。 一九一八年以後,文學革命由一般的理論探索、形式變革,進一層發展成更具體的創作實踐和思想內容的革新。一九一八年五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這是文學革命的第一個實際業績,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嚴厲批評封建禮教「吃人」的第一篇現代小說。它是直接地、多方面地揭露「五四」時期封建家庭的黑暗面。包括<狂人目記>而其他他所創作的一些小說作品可說是二、三十年代的小說中,反映反封建潮流的代表性著作。 在魯迅的許多作品?堙A反封建、人性解放是一個重耍核心主題,他塑造了無數切身感人的人物形象,在讀者的心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二、三十年代的作品中,把反封建的主題表現得最強烈且最深刻的,就是魯迅小說。 本論文的全文共分六章:除緒論、結論外,第二章「作家研究」,第三章「魯迅小說創作背景」,第四章「魯迅小說之主題意識」,第五章「魯迅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價值」。 本論文從魯迅小說創作的時代環境和他的生活体驗,分別探討魯迅的生平、小說創作背景,魯迅小說主題意識以及魯迅小說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價值。對於魯迅的生平,筆者根據了具體的事實,注重探討了兩個問題﹕隨著年齡(少年時期、南京、日本留學時期、辛亥革命時期、南京、五四時期、上海時期)而轉變的文學思想變化和其創作,以及追求人生理想、尋找生命真實的問題。 關於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的創作而言,魯迅塑造了在封建制度下知識份子虛偽的人間像、遭封建制度迫害的蒙昧的民眾像。他通過這兩方面的描寫,表現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命運,同時歌頌了那個時代的一股不可抗拒的生活激動,那就是一代新人的誕生。這些都是魯迅在追求人生理想、生命真實的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關於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而言,筆者主要探討了魯迅小說所提出的社會問題對讀者的影響。這些問題因為都是由傳統禮教所引起的,所以本文便集中討論魯迅小說所反映的反封建思想的主題意識(反傳統社會的惡俗、窮苦女性的悲哀和婦女解放)。此外,又在討論過程中,也注意到了魯迅小說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價值(魯迅小說創作的意圖與成就、典型人物的創造、白話文提唱)。 魯迅小說所涉及的範圍和層面廣大又多樣,從而筆者在討論和分析作品當中,兼取了記述和探討兩種方法。因此,在敘述上難免有所重複。又由於魯迅生活了五十多年,而在討論魯迅的事跡和思想歷程當中,也是如此。

參考文獻


1995(總第153∼164期)
1997(總第177∼188期)
1998(總第189∼200期)
1999(總第201∼212期)
一、專書

被引用紀錄


何玉台(2014)。從《吶喊》與《徬徨》探討魯迅塑造小說人物的技巧〔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484
林俐慈(2009)。從現代小說改編的臺灣京劇研究(1990-2008)〔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049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