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16.16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定名為「船山《論語》詮釋之研究」,是企圖通過論文的寫作,從船山針對《論語》的詮釋活動梳理出饒富意味,甚或脈絡清晰的詮釋體系來,蓋船山學雖無外在的系統相,卻包含著內在系統性,所以名之曰「船山《論語》詮釋之研究」。 先秦經典一直都是歷代思想家、學問家藉以思索天命、人事的基本文獻,他們也常通過對經典的注解、詮釋,來建立一己的思想體系。經典的詮釋不只是詮釋者一己思想的滲入,亦緊緊綰合了當代思潮和政治情勢,亦即除了個人的內在思想邏輯外,還有外在的實際需求。 船山身處明清鼎革,天崩地坼的時代,世運傾頹,士人多對經術作反思和檢討,究其與世運相為因果之跡,進而力思矯正。重經學以求通經致用,崇理學以賡續儒學道統,是當時士人的主要心態,也是當時學術思想的發展大勢。明季遺老耆宿透過對宋明理學,特別是其中援引釋老,談玄弄虛部分的揚棄,進而為原典挹注新的思想內容。從他們的心路歷程來看,則是由內聖而外王,或可說由內聖開出外王。 船山雖然僻處山野,但通過反思和觀察,他卻是能準確地掌握時代的脈動,所謂「明人道以為實學,欲盡廢古今虛妙之說而返之實。」 他擯斥佛老,指責陸王之玄虛而求實,除對經典文本加以釐定,確詁聖人本意,進而光大聖諦之外,彌足可貴的是其中超越的意味和時代感。 雖然歷代思想家學問家對於經典的詮解,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具備這種融舊鑄新的特質。但無疑地,船山詮解經典,在那政治極端杌隉,思想高度虛無的時空下,那股通經以求致用,注重經世濟民的胸襟和志向,是無可取代的。家國身世的遭遇,船山不踵繼屈原,不企學韓非;鬱鬱之心不潛移為〈離騷〉,悲愴之情不內化成〈孤憤〉,而以卓絕昂揚的精神、理性的態度、堅毅的心志,尋思探索立天地之大法,和扶長中夏之大道 。 在方法論而言,無論是對經典的詮釋,或是對歷史的詮釋,船山的詮譯學更是饒富超越意味和時代感。就船山學而言,詮釋的目的在於批判,而批判的目的旨在重建,亦即經由詮釋的理解進路,以批判作為手段,最後以創造為目的,創造不是出於一己之臆造,而是道的彰顯。 《論語》作為一部中國的「聖經」、儒學的「聖經」,本意(intention)必須被不斷地彰顯。故本論文欲透過對船山有關《論語》詮釋之研究,涵攝其精神、心志和態度。無論本體思想或是方法論,船山「因而通之以造乎其道」的詮釋方法,值得探究,以融合古今,會通中西,思考建立中國詮釋學的可能;「欲盡廢古今虛妙之說而返之實」的精神,值得承續,再進而化生經典之新血脈。

參考文獻


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日本漢學研究初探》,張寶三、楊儒賓編,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易圖象與易詮釋》,鄭吉雄編,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黃俊傑著,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初版。
〈王船山人性論之結構──以《讀四書大全說》為主要範圍〉,林明宣撰,台北:《思與言》,1995年12月。

被引用紀錄


李則儀(2010)。《論語》中的憂慮情感〔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0.00647
蔡宜汎(2012)。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之孟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3317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