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244.8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國家認同會不會成為政治危機,與政治體的現狀有很大的關係,對一個疆域明確、主權完整、歷史文化歸屬有相當共識的政治體而言,國家認同是一個爭議不大的問題。但對一個族群並立、文化歸屬歧異、領土主權範圍不清處的政治體而言,國家認同就會成為極具爆炸性的問題。 台灣國家認同在民主化過程,成為台灣爭議問題,一方面是政治人物的推動,如李登輝前總統提出兩國論,陳水扁提一邊一國,另一方面是因人民經過民主化過程,已逐漸形成一政治共同體。 在上述過程,一方面衝擊台灣人民中認同中國者,另一方面的,則衝擊中國大陸一個中國政策,在台灣認同漸成為台灣主流時,台灣必須對上述衝加以化解。 化解之道可能必須從內部的相互尊重,如以多元文化包涵彼此的差異,也應對中共多加研究,以謀應對之道。 本研究之建議有,研究制度化化解族群衝突,社會科學科際整合研究國家認同,加強外省族群國家認同的研究。

並列摘要


提要 國家政治的發展過程所面臨的問題中,「國家認同」、「正當性」、「政治參與」、「深入化」及「分配」等問題,為大部分國家政治發展之必經挑戰。上述問題以「國家認同」為最根本問題,被列為「危險序列」(crises and sequence)之特殊地位,意思是說「國家認同」是一個共同體比較深層的結構性問題,若此一問題未能獲得一定的共識,國家將紛爭不斷而影響國家其他層面的運作。 台灣的國家認同爭問題,過去國民黨執政時代以「一個中國」為唯一的國家認同政策,而且以政治力量壓制人民對此問題的質疑與討論。過去國民黨將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政治共同體,虛構包含中國大陸,以「同一理論」(中華民國等於中國)與中國大陸爭取政治正統。但是隨著自由、民主化的潮流,在野勢力對國家認同的質疑,再加上中共在國際的否定台灣是一個國家,甚至以各種手段,使台灣無法以國家地位在國際生存,都使國民黨逐漸悟解到上述「同一理論」的不切實際,而轉變主張「核心理論」(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管轄區域僅台灣地區)。 經由歷年的民調資料顯示,台灣人民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的比例逐年提高,這可能是一方面是「想像共同體」力量的助力,當人民生活於一政治共同體,久之將產生對此共同體的認同。影響台灣人民生活的是台灣的一切,不管是政治、社會、文化等等;而中國大陸雖然對台灣有部分的影響,但是台灣人民的權利、義務卻完全由中華民國政府所統治,而與中國大陸無關。另一方面,台灣人民之所以認同台灣,部分學者認為與中共的壓制有關,讓台灣人民產生「同仇敵慨」,增強對台灣的認同。 台灣國家認同的轉變,也產生許多的爭議,如不同認同者的爭議,台灣認同者與中國認同者的是最激烈。另外台灣的自由、民主化,原本應是台灣在政治上召喚「公民的思辯行動」的開始,國家應展開追求民主的鞏固與深化,但是卻以國族、民粹、省籍身份為政治主軸,妨礙民主的前進。上述現像稱之為「國族路逕民主化」,意即以給定的、賦予的自然的省籍或國族來召喚人民(主體),而不是批判性、反思性的公民,在此國族路徑民族化過程,其集體心理就如同卡爾、史密特所說的:政治也者,是敵對人群永恆鬥爭。另一方面,國家認同台灣化,也導致中共對台灣的敵視,尤其是近十餘年,台灣主政者的國家認同路線,已與「一個中國」的方向越來越遠。 面對台灣國家認同的轉變,台灣必須做底下的努力:宜朝向朝向文化多元主義;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國家認同;台灣海峽兩岸建立互信互動新模式。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趙志龍(2008)。國民小學教育國家認同建構之研究-以現行國小社會領域教材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08.00083
曾俊瑋(2007)。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64874
陳敏華(2007)。我國國民中學公民類科教科書國家認同內涵之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52750
郭豐榮(2009)。高中公民領域教材中「國家認同」變遷之研究—1995年至2008年為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493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