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0.74.73
  • 學位論文

台北縣立高級中學學生入學來源之地理研究--以永平、三民、海山和三重中學四校為例

指導教授 : 潘朝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國人對於教育品質的要求亦不斷的增加,為順應此一趨勢、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自八十四學年度起台北縣政府開始陸續成立縣立高級中學以為因應,此舉在當時台灣地區各縣市政府依成立縣立高級中學的時間別而言,台北縣政府是居於前導的地位,至九十一學年度止已於縣內不同地區分別成立十三所縣立高級中學。對於該種學校的設校目標而言,主要可以表現在二方面:其一為“量的增加”-即是希望能夠滿足台北縣內的國民中學畢業生就讀公立普通高級中學入學量的需求,其次為“時的縮短”-即是希望學生就學公立普通高級中學的通學距離能夠極小化。為達到上述的設校目標,因此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設立縣立高級中學之際,即將該種學校的設校類型定位為“社區型中學”之型態。同時為能達到該種設校類型,因此必須有行政配套措施的配合,主要可以表現在三方面:首先能夠提供學生就近入學的機會,其次實施入學區制度的就學條件,另外採取多元入學方式的就學來源。因此台北縣政府設立縣立高級中學之際,除對於入學學生的就學條件之一,有實施入學區制度報考資格條件的限制外,同時亦將學校區位的分佈於不同的鄉鎮市地區,這對於縣內欲就學公立普通高級中學學子的就學機會、縮短城鄉文教差距、促進城鄉高級中等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就近入學等方面,應該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本文之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學校區位的分佈、入學區制度的實施和學生入學來源間所具有的相關性分佈現象。主要的研究方法除利用一般性的資料整理法和訪談法外,同時亦利用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加以瞭解相關性現象的分佈,並且針對研究對象實施抽樣問卷調查,同時將相關資料以圖、表方式呈現並且加以解釋。經由研究過程,主要的結果部分,敘述如下: (一) 對於學生入學來源分佈區域方面,主要是以台北縣內各個公、私立國民中學畢業生為代表。關於學生的入學來源分佈區域,主要是以該校的入學區內的學生為主要。同時經由抽樣問卷調查加以印證該種分佈現象,並且將所得到的相關性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後,可以發現該種分佈現象的分佈資料可達到約七成左右的比例。若同時再將入學區外台北縣其他地區學生的入學來源分佈資料加入,則該項分佈資料可以達到約九成左右學生的入學來源是以台北縣內為主要的分佈地區。另一方面,經由研究同時可以發現另外一個現象,當實施入學區制度報考資格為就學縣立高級中學的入學限制條件時,對於學生選擇就學縣立高級中學之意願的影響是有限的。由於目前所實施的高級中等教育係屬於選擇性的教育,因此學生就學時都必須經由多元入學管道方可就學,亦屬於條件式的就學方式。除此之外,目前大多數學生選校的考量因素之中,主要部分除依據考試成績之外,其次就是以『通學距離極小化─即為就近入學』為代表。雖是如此,針對大多數就學縣立高級中學的學生而言,普遍都認為實施入學區制度報考資格條件的規劃方式,對於達到就近入學之目的是有必要性的,這將有助於達成台北縣政府設立縣立高級中學之預期目標。 (二) 設校型態為“社區型中學”的類型,這是台北縣政府設立縣立高級中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基於該項目標,因此對於同學們的就學過程中是有一定條件(就學範圍)的限制,通常是以每天每次單程通學時間的設定條件為45分鐘為主要的通學距離。針對該項問題實施抽樣問卷調查後,可以發現在實際的就學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對於每天每次所需要的單程通學時間都以45分鐘為主要的分佈範圍,其中屬於該種分佈現象的統計資料其比例大約介於在70-80 %之間。由該項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目前一般學生的就學過程主要是以“就近入學”為首要。同時亦可以發現另外一種現象,即為不論是家長、師長或者是學生們,對於選擇就學縣立高級中學之主要考量條件,通常都會以『通學距離極小化─即為就近就學』為主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三) 台北縣政府設立縣立高級中學主要的目標有二:首先即為『通學距離極小化─即為就近入學』,其次就是希望能夠『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設校型態為縣立國民中學就地改制和設校區位分佈普遍化』。由研究過程中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目前選擇就讀這所縣立高級中學最主要的考量原因之中,雖然是以考試的成績為主要的依據,通常該項數值資料的比例大約介於在20-30 %之間。對於該種分佈現象而言,這是因為目前就學公立高級中學需要依據考試成績作為就學條件方可入學,因此大多數的學生通常會先以此條件為最主要的選校考量,這是合乎實際狀況的。其次學生的選校過程就是以離家較近為主要的考量因素,該項數值資料的比例大約介於在10-20 %之間。對於該種分佈現象而言,實際上亦是符合對於上述相關性問題的研究結果。當就學過程中,目前大多數的學生對於選校所需要的就學時間都希望較少,這亦是目前學生就學的趨勢之一。關於該種分佈現象而言,雖然尚有包括其他的原因,例如:自己的意願、家長的意見和師長的鼓勵等。但是不論是家長、師長和學生們對於所考量的選校因素之中通常是相似的,即為分別是以「考試的成績和離家較近」為最主要。依據該種分佈現象而言,亦可以反映出社會現實面的影響是不分家長、師長或者是學生們皆相同。 基於上述現象,可以說已經初步達成台北縣政府設立縣立高級中學之設校類型被定位為『社區型中學』之預期目標,除能提供學生就近入學之外,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等,這種現象有利於未來實施十二年國教預作準備。

參考文獻


葉雅惠(2001) 高雄市國民中學學區演變與影響因素之研究
尤 清(1997) 北縣教育理想與實踐 高雄市復文圖書公司
鄧運林(1995) 從教育發展趨勢看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
湯志明(2003) 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之檢討與改進 理論與政策 第64期
黃政傑(1992) 開創高中高職社區化的春天 師友月刊 81.元

被引用紀錄


謝育惠(2013)。學校可及性對高中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桃園縣之實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3.024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