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17.128
  • 學位論文

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的臺灣大學(1945-1950)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摘要 二十一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發展為主軸的世紀,大學已成為各國知識創新和人力資源的競技場,大學競爭力即為國家競爭力之重要指標。現代的大學源自歐洲中古世紀,有其深厚傳統和獨特精神,既是社會精英的培育機關,亦是研究學術的中心。臺灣於1928年創設臺北帝國大學,為一所兼具殖民性和近代性的「殖民地大學」、「國策大學」。1945年日本戰敗後,納入中華民國教育體制,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該校不但是臺灣首創的最高學府,也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高等教育設施;不但學術聲望卓越,且造就出可觀的人才,在國家、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本論文除第一章緒論和第七章結論外,共分成五章。第二章「從臺北帝國大學到臺灣大學」,首先探討戰前臺北帝國大學之沿革及其特色,究明日本殖民地教育體制和施政對臺北帝國大學結構和功能之影響,藉期瞭解戰後臺灣大學的歷史淵源和基礎。其次,深入剖析戰後臺灣大學的接收和改制,在「中國化」政策下,學校組織和制度完全改易中國體制,逐漸由日式的研究型大學轉變為美式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不論形式上或精神上均產生實質的改變。再者,各學院師資係由日籍、臺籍及中國籍三者所組成,且呈現由日籍逐漸轉變為中國籍的趨勢,臺籍學者在整體師資結構中,除醫學院之外,其餘各學院均屬少數,僅聊備一格。 第三章「臺灣大學的學生」,主要探討戰後臺灣大學的學生來源和結構、校園生活、與社會之互動、學風整頓,以及畢業生之動向等,藉以明瞭學生實況。其中,戰後學生來源多端,隨著政府開放教育機會及中國大陸情勢逆轉,有越來越多學生希望進入臺灣大學就讀,升學競爭十分激烈,僧多粥少的情況始終未能改變。學生活動方面,受到日治遺風、二二八事件、中國大陸學潮、四六事件等之影響而顯得不平靜,政府則藉由學風整頓工作,配合動員戡亂、戒嚴體制的實施,致使校園活動趨於停頓。至於畢業生之動向,戰後因大學畢業生仍少,尚未出現嚴重的就業問題,且在畢業十餘年後,許多畢業生已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 第四章至第六章為臺灣大學的學術系譜,分別針對人文學科研究、醫學研究及農學研究三者,由師資、設備、研究取向、課題及成果等面向,究明戰前、戰後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系譜之連續和斷裂。其中,第四章「人文學科研究」,係以歷史研究和考古人類學研究為例進行探討,首先指出戰前史學科以南洋史和民族學研究為主,戰後轉而區分為中國史、臺灣史及西洋史三領域,在中國大陸來臺史學家的主導下,中國史研究呈一枝獨秀的發展。其次,考古人類學研究,日治時期已累積頗多研究成果,接收之初,幾乎仰賴留用日籍教授勉強維持現狀。1949年以後,隨著考古人類學系的創設及中研院史語所學者的加入,納入民國初年以來考古學、民族學研究成果和傳統,進而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和研究課題。 第五章「醫學研究」,係以流行病學研究和藥理學研究為例,究明戰後臺灣大學醫學院相關研究的研究特色和成果。戰前醫學部為配合日本的南進政策,積極投入熱帶醫學研究。戰後流行病學研究仍以延續戰前之研究為主,尤以瘧疾研究成果最豐,經過多年努力,終於1965年11月獲WHO之證明書,正式將臺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名單,為臺灣公共衛生史上最自豪的成就之一。藥理學研究方面,係以鴉片、蛇毒及中藥等深具本土特色之研究為主題,其研究成果甚至成為相關研究之先驅,惟鴉片研究於戰後劃下句點,中藥研究則成效不彰,僅蛇毒研究在李鎮源、歐陽兆和及張傳炯等人的研究下,將臺灣本土科學傳統發揚光大,成為享譽國際之基礎科學學門。 第六章「農學研究」,係以臺北帝國大學時期較具特色之熱帶農學研究,特別是南方關係的作物學和園藝學研究為例,進行深入剖析。其中,作物學研究因戰後嚴重糧荒而成為研究重點,在留用日籍教授磯永吉的領導下,研究傳統和人員頗具延續性。而以蔬菜、水果等為研究對象的園藝學研究,因非糧食作物而相形失色,但在中國大陸來臺學者的努力下,亦有相當不錯的研究成績,並提供政府作為改善農業政策之參考,兩項研究均為臺灣農業發展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關鍵字

戰後初期 臺灣大學

被引用紀錄


羅振宇(2016)。戰後臺灣高級工業職業教育印刷科之研究(1950年~2001年)-以公立高職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529
林景翰(2008)。傅斯年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以北京大學代理校長與臺灣大學校長為例(1930-1950)〔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4/NCKU.2008.00002
沈信宏(2013)。東亞流動中臺灣文化人的文化身分與位置──以洪炎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407
張琬琳(2010)。文化場域變遷及其對臺灣文學的影響──以臺北都市空間轉化為探討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0963
林姿君(2007)。臺灣大學的語文學教育及其相關問題初探(1945-1960)〔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21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