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6.154.10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究華語電視新聞的特色,進而探討這些特色對華語電視新聞教學有什麼影響,並提供在華語教學上的建議。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方式,分成課程現場觀摩和深度訪談兩部分。現場觀摩的樣本是師大國語中心兩個上華語電視新聞課程的班級,其中一個是一對一的單班課,教師代號是A;另一班是有六位學生的合班課,教師代號是B。 在深度訪談部分,本研究分別訪談了兩位資深的華語教師及目前在台灣的十二位外籍人士對華語電視新聞及以之為教學內容的看法。兩位資深華語教師的代號分別是C和D。十二位外籍人士的代號分別為F1、F2、F3、F4、F5、F6、F7、F8、F9、F10、F11及F12。 研究結果發現,華語電視新聞語速快、特別的詞彙用法以及受訪者夾雜方言及發音不標準的情形是華語學習者在收看華語電視新聞時感到最困難的部分。另外,華語電視新聞的字幕可以幫助閱聽人理解新聞內容,也有可能讓閱聽人產生依賴而忽略了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在字幕的運用上,可以視學生程度彈性調整,在學習的初期,保留字幕,做為學生學習華語電視新聞的輔助。當學生需要加強聽力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華語電視新聞的字幕去除,就可避免學生過度依賴字幕的問題。 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習華語電視新聞的有效方式是採用主題式的討論,運用溝通交際式教學法,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更多互動討論的機會。對於令學生感到困擾的記者語速太快的問題,則可以運用視聽教學法中的「反覆」策略,讓學生藉由反覆的視聽練習,加深印象,進而加強理解。對於學生在詞彙及發音上的糾正及解說,教師可以善用板書,在黑板上畫記,再逐一講解。另外,對於同一則新聞,可以先讓學生學習報紙新聞,再進行電視新聞的教學,讓學生先學習相關的詞彙及背景知識後,再收看電視新聞,效果會比較好。等到學生程度到達一定水準後,再直接進行電視新聞教學。

參考文獻


◆徐筠惠,2002,《財經新聞•華語閱讀教材規畫設計》,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曹春喬,2002,《台北美國學校高中部華語文教學之個案研究:互動語言教學觀詮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林宜箴,2002,《頭版設計與年輕讀者閱報效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陳燕秋,2001,《台灣現今華語文教材的評估與展望》,碩士論文,台北:◆ 詹秀嫻,2002,《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以系列式教材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杜雯華,2000,《美籍學生中文閱讀過程的策略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被引用紀錄


陳俞秀(2018)。新聞華語教材主題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60050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