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84.214
  • 學位論文

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專業對話中敘說女性主體

The dialogue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ism in modern society:A narrative study of feminine subjects

指導教授 : 王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每個人一到這世上,即開始透過練功、修煉提升自己功力,同時亦將所學的功力與本領運用至各種關係中,學習實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些修煉即是生命功課。這是一本敘述個人於生命中的一段修煉歷程中,如何從矛盾、混亂到豁然開朗的故事。 社會工作教育為我帶來生命的轉變,過程中卻也使我離「家」愈來愈遙遠,一方面接受新穎又現代的專業教育,另一方面,開始質疑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傳統價值觀,在這來回擺盪中,我以為丟棄一方並接受另一方是解決之道,然而,這天真的想法卻使我更為痛苦。 母親在我的生命中佔有重要地位與影響力,同樣身為女性的我,母親的生命歷練如同鏡子般為我帶來教育與反思。我在母職中看見女性的主體展現,從中國哲學觀思考女性在關係中的樣貌,使我以不同過去所學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觀與世界觀看待生命,同時,我的主體亦開始萌芽。 最後,我終於明白,主體的展現並非向外求,而是向內尋,只要「心安」,便是展現自身主體。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王增勇、呂又慧(2009) 〈向水深處划去:從陳怡吟的書寫看社工的靈性修養〉。《生命教育研究》, 1:1,55-82。
方志華(2000) 〈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對西方道德哲學進路的省思〉。《鵝湖月刊》,26,4,304,pp.46-48。
潘淑滿(2005) 〈台灣母職圖像〉。《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0,pp.41-91。
廖美蓮(2012) 〈性別與社會建構:初探社會工作系學生性別意識形塑〉。《臺大社工學刊》,
游惠瑜(2005) 〈諾丁的關懷倫理學及其問題〉。《哲學與文化》,32,3,pp.95-1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