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39.46
  • 學位論文

跨界生產網絡之群聚演化與創新:以台灣自行車產業為例

The 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the Trans-border Production Network: The Study of Taiwanese Bicycle Industry

指導教授 : 周志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全球化的發展對於產業區域在資金與勞力大量移動下所發生本質上的變化,產生了大量的理論質疑與論爭,在全球化競爭下,由於技術改善與地理區位的整合,跨國公司多半採用外包以增進其產品創新與掌握市場通路。是以,跨界投資生產的興起,也使得台灣產業產生了劇烈的結構轉型,這種跨界投資的過程,無形將台灣原有的地方生產網絡,進一步連結全球生產網絡。因此,本研究認為產業群聚區域之發展是在這些不同空間層級的動態過程中相互競合,特別是在台灣與中國大陸這種「政治仇敵、文化遠親與經濟近鄰」的特殊政經環境下,台灣的傳統產業如何藉由兩岸之間所形成的跨界生產網絡以強化原有的競爭優勢。而台灣自行車產業是在中國改革開後第一批產業外移至大陸生產的製造業,因此本研究著重在跨界生產網絡所形成的產業群聚演化與創新之過程。透過全球生產網絡之分析架構進行廠商、領域與產業系統之間的複雜關係與其策略性接合過程,利用台灣自行車產業案例之分析,本研究之主要發現為產業的組織創新是台灣自行車產業群聚演化的主要機制以及建構區域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工業技術研究院(1999)兩岸自行車產業現況與互動專題研究,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
謝國雄(1991)「網絡式生產組織:台灣外銷工業中的外包制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1: 161-182。
瞿宛文、安士敦(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鄭陸霖(1999)「一個半邊陲的浮現與隱藏:國際鞋類市場網絡重組下的生產外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5: 1-46頁。
王振寰(1997)「跨國界區域經濟形成的統理機制:以台灣資本外移南中國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7: 1-36頁。

被引用紀錄


許慧娟(2012)。華光金融特區之可行性分析:產業群聚觀點〔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1151
劉家振(2008)。應用層級分析法探討中小尺寸TFT-LCD建廠決策評估〔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08.00127
陳恆文(2015)。產業群聚的制度建構-以台灣工具機產業M-Team發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480
廖美貞(2009)。會展產業發展與世界都市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0082009112147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