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30.162
  • 學位論文

1999年嘉義地震序列震源頻譜、Q值與場址效應之探討

指導教授 : 歐國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利用多地震、多測站的強地動資料以非線性逆推方法同時求出各地震的地震矩Mo、拐角頻率fo;路徑效應的幾何擴散冪次r;地殼的非彈性衰減之Q(f)模式與嘉義地區場址放大倍率。地震資料使用中央氣象局強地動觀測網(TSMIP)於1999年10月22日嘉義地震ML6.4發生後一年內在嘉義市周遭所發生規模3.7到5.4,深度小於20公里的餘震,震源距離小於40公里的測站紀錄,共48個地震的地動資料,641筆地動記錄為研究資料。 本文利用逆推結果求出1999年嘉義地震序列之震源頻譜的尺度律為Mofo^3.3=8.15E+23;結合1999年9月21日集集地震的Mw7.6資料得到Mw-ML關係式為Mw=0.082ML^2+0.211ML+1.711;嘉義地區地震波頻率在0.5Hz到30Hz之間的Q(f)模式為Q(f)=130f^0.25,並得到各測站的場址頻譜響應函數,選取0.5Hz、1Hz、2Hz、5Hz、10Hz和20Hz六個頻率點,製成嘉義地區場址放大倍率等值曲線圖,顯示放大倍率由西部的1.6倍向東遞減至1.0倍,且在嘉義市西南10公里與斗六市西南10公里有明顯的高區存在。並探討各測站的地表低速層的非彈性衰減係數k值,顯示西部(0.07)較東部(0.04)高。本文結果可以做為研究影響地動因子的基本資料。

關鍵字

震源頻譜 Q值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Source spectrum Q-value

參考文獻


郭俊彥 (2012). 應用尾波歸一化對雲嘉南地區Q值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
Andrew, D. (1986). Objective determination of source parameters and similarity of earthquakes of different size, in Earthquake Source Mechanics, American Geophysical Monograph 37.
Brune, J. N. (1970). Tectonic stress and the spectra of seismic shear waves from earthquak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75, 4997-5009.
Drouet, S., S. Chevrot, F. Cotton, and A. Souriau (2008).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Source Spectra, Attenuation Parameters, and Site Responses: Application to the Data of the French Accelerometric Network,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98, no. 1, 198–219.
Fatehi, A., and R. B. Herrmann (2008). High-Frequency Ground-Motion Scaling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nd in Northern and Central California,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98, no. 2, 709–721.

被引用紀錄


黃晏晟(2015)。由尾波探討雲嘉南地區的散射衰減與吸收衰減〔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3284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