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68.16
  • 學位論文

國際景氣循環與信用風險之實證研究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 and Credit Risk

指導教授 : 馮立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全球經濟為連動發展的情況下,公司遭受的風險來源不單只是營運不善的問題,公司資產價值的變化和全球經濟情勢有著極大的關聯性,而其發生信用風險的機率亦和國內與國際的景氣循環有一定程度的連結。鑒於此,本文研究採用Pesaran, Schuermann, Treutler, and Weiner(2006)全球向量自我迴歸模型連結國內與國總體變數,並將各家公司違約機率的異質性納入Merton模型中。因此,本文可以探討全球觀點下,公司信用風險與國際性景氣循環因子之間的相關性。 本文結果發現:因臺灣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系,對外貿易為主要的經濟活動,多數的國際總體和金融變數與對應的國內總體和金融變數間為正向的影響關係,顯示臺灣有甚高的全球性經濟整合。為貼近現實假設,分別針對中國和美國的產出變數與歐元區金融變數的衝擊反應進行分析。本文發現與全球景氣循環具有高度相關性的臺灣上市公司確實容易受到國際總體因子的影響,而這些產業為臺灣以收受國外訂單的科技、電子與資訊產業為大宗。

參考文獻


鍾經樊與黃嘉龍(2010),「違約機率及違約損失率之相關性及異質性對信用損失的影響—台灣上市櫃公司的實證研究」,《經濟論文叢刊》,第38輯,第4期。
Altman, E. I. (1968),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0, 589–609.
Altman, E. I., S. Bharath, and A. Saunders. (2002), “Credit Ratings and the BIS Capital Adequacy Reform Agenda.”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6, 909–921.
Altman, E. I., B. Brady, A. Resti, and A. Sironi. (2002), “The Link between Default and Recovery Rates: Implications for Credit Risk Models and Procyclicality.” Journal of Business, forthcoming.
Bangia, A., F. X. Diebold, A. Kronimus, C. Schagen, and T. Schuermann. (2002), “Ratings Migration and the Business Cycle, With Applications to Credit Portfolio Stress Testing.”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6, 235–2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