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226.126.38
  • 學位論文

「行」不得也:障礙者外出移動之困境與經驗--以嘉義地區為例

指導教授 : 王國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交通移動是障礙者取得生活資源和社會參與的重要媒介,障礙者交通移動所面臨的阻礙概分為硬體和軟體兩種。硬體是物理環境的不適切,如階梯、缺乏語音導引系統、交通服務的不連續、接送資源不足等。軟體是指社會態度的不友善,如新聞事件中站務員和乘客對障礙者的不耐煩。 本文關注居住在家中的障礙者,探究障礙者出門到不同目的地之間的移動過程,了解外出社會參與的經驗與困境。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式,以「參與觀察法」與「訪談法」方式蒐集資料。研究對象為嘉義地區的障礙者,受訪對象是以無障礙設施的使用假設作為取樣參考,無障礙設施的考慮是以視障、聽障、肢障為主體,本研究邀請這三種障別的障礙者共9位參與研究,但並非要談論如何在硬體設施達到無障礙,而是討論移動經驗。 研究發現,障礙者外出社會參與的移動能力,涉及二個部分,一是外出的意願(想不想出門),二是外出的資源(交通工具、陪伴者的有無),受訪者的外出意願除受到自我認同混淆、身體失禁顧慮而消弱,人文態度、物理環境的不友善,更是左右受訪者外出意願的主要因素。障礙者外出時,感受到社會的不友善對待,不友善來自於各種物理環境的設計是以健常者為主,以及對障礙者態度上的歧視,這些經驗顯現當前社會對待障礙者的態度還是在個人模式的悲劇觀點下運行。 探討社會資源層面發現,受訪者交通方式的選擇與障別有關,視障者以親友接送和大眾運輸為主,聽障者可自行駕騎汽機車,肢障者依障礙程度不同,而有騎乘改裝式機車和復康巴士兩大類,此外,在地性交通服務的計程機車和私人計程車也是移行方式之一。不論交通移動方式為何,障礙者對於環境空間、社會網絡關係運用、輔具、身體特質間的相互作用,有不同於非障礙者的感受與覺察。 結論方面,台灣障礙者對自身權利意識相對薄弱,其障礙觀點是混合的,障礙者吸納「個人悲劇」的社會價值觀,但同時對其不利地位亦有所覺察。障礙者的權利意識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權利倡導應以「改變社會價值觀」為方向。可採用普同觀點看待障礙議題,每個人都在障礙風險中,並非將障礙者視為特殊的類屬。而無障礙環境面臨如何「通用」又覺察「差異」的難題,需要硬體和軟體的相互配置才得以落實。

關鍵字

身心障礙 交通 移動 社會參與

並列摘要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邱曉萍(2009)。《從聽障者日常生活探討行動電話使用需求與要求》。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博士論文。
朱元鴻(2006)。〈他說的,可不就是你!評高夫曼《污名》〉,《台灣社會學刊》,37,243-250。
王基祥(2008)。《身心障礙者交通服務之研究—以南投縣溫馨巴士交通服務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克翰(2009)。《成年肢體障礙者身體形象、自卑感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淑蘭、陳貴珍(2009)。〈成年後失明者學習方案暨參與阻礙研究〉,《復健諮商》,3,1-30。

被引用紀錄


游政諺(2014)。成年聽覺障礙者的就醫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73416
賴麗筠(2016)。臺灣復康巴士服務提供者商業模式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61-1507201614200900
林孟郁(2016)。來看阿公嬤攏係按怎出門 : 高齡者外出阻礙、策略與選擇 - 以高雄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50416
蔡玲君(2017)。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夥伴關係--以復康巴士委辦方案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271220171443409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