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06.241
  • 學位論文

總體壓力測試量化寬鬆緩退對臺灣銀行業信用風險影響

A Macro Stress Test of the Impact of QE Tapering on Taiwan's Banking Credit Risk

指導教授 : 馮立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目的,透過臺灣金融變數對美國量化寬鬆緩退的衝擊反應分析,從市場基礎信用評等觀點,對臺灣銀行業信用風險進行總體壓力測試。本研究的實證方法,一方面,採用向量自我迴歸總體計量模型以檢視美國量化寬䯳緩退對臺灣金融變數的影響管道。為處理經濟結構改變問題,參照Joyce et al. (2011),本研究採取滾動窗口(rolling window)方法,並採用貝氏向量自我迴歸以最小化小樣本與參數過多問題。另一方面,以資本資產訂價模型建立以股票報酬做為銀行風險因子而以市場報酬做為驅動風險因子引擎,也同樣採取滾動窗口以處理結構改變問題。最後,採用公開銀行信用評等市場資訊,結合Merton (1974)模型算出違約門檻與條件違約機率以量化總體壓力測試臺灣銀行業信用風險。 以2002年至2013年期間的高頻日資料所做的本研究實證結果有三:(1)滾動貝氏向量自我迴歸總體計量模型,經蒙地卡羅法模擬10000次12天的衝擊反應之每天回測穿透率皆低於7%信賴水準,而且金融變數的衝擊反應分析出現下滑風險,符合經濟直覺。因此本模型是有效的。此外,本模型發現美國量化寬鬆緩退影響臺灣金融變數的管道為美國未來長期利率預期上升訊息而非改變資產組合。(2)同樣以蒙地卡羅法對滾動資本資產訂價模型對25家本國銀行所做的模擬10000次結果顯示,12天的衝擊反應之每天回測穿透率全數低於7%信賴水準,而且本國銀行股報酬風險因子對臺股指數報酬風險因子引擎的衝擊反應分析出現下滑風險,也符合經濟直覺。(3)根據Pesaran et al. (2006)方法,在臺灣金融市場面臨下滑風險下,運用公開銀行信用評等與Merton(1974)模型推估而得到的本國銀行條件性違約機率全部上升。 最後,依條件性違約機率所得各銀行信用損失,計算與比較各銀行第一類資本比率的變化。結果顯示各銀行第一類資本比率雖皆向下修正,但向下修正後的比率皆仍符合Basel III在2014年的最低資本比率5.5%規定。因此,經總體壓力測試結果,本國銀行皆無資本適足性問題出現。箇中原因為,根據2013第四季財報顯示,臺灣本國銀行第一類資本比率皆高於8%,頗高於Basel II所要求的4%或Basel III所要求的6%所致。

參考文獻


Akaike, H. (1987),“Factor Analysis and AIC,”Psychometrika, 52(3), 317-332.
Bańbura, M., D. Giannone, and L. Reichlin,“Large Bayesian Vector Auto Regressions,”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5(1), 71-92.
Bikker, J. (1998), “Inflation Forecasting for Aggregates of the EU-7 and EU-14 with Bayesian VAR Models,” Journal of Forecasting, 17, 147-165.
Box, G., and G. Tiao (2011),“Bayesian inference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John Wiley and Sons, Vol. 40.
Canova, F., and M. Ciccarelli (2013),“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A Survey,”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No. 15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