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79.70
  • 學位論文

由「西門」而「邊土」──唐擊小勃律之歷史意義與影響

From “Western gate” to “Frontier land”: The Impact and Historical Meaning of the Battle of Little Balûr

指導教授 : 朱振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唐開、天年間,吐蕃盛強,與唐東戰青海隴右,西爭安西四鎮。面對吐蕃強大挑戰,唐倚恃雄厚國力,舉劍南、隴右、河西、安西四鎮為屏,沿前述戰線全面逆擊吐蕃。唐開西域,目的在保河西腹心地,以護衛關中王畿;所以固守安西四鎮,成為唐玄宗遏制吐蕃策略中,西線極為重要的部分。小勃律號稱「唐之西門」,可見其地望對唐西疆,特別是安西穩固的重要;因而也是玄宗遏制吐蕃、護衛關中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開元二十五年(737),吐蕃出兵迫降小勃律。小勃律居交通蔥嶺捷徑,是吐蕃進攻安西四鎮重要軍道所必經,唐為保固安西,斷不能容許吐蕃出兵之舉,小勃律遂成為唐、吐蕃激烈爭奪要地。開元二十七年(739),唐擊破黑姓突騎施,碎葉川至真珠河土宇、部落百姓歸唐,威勢再臨西域。唐廷若想撫寧西域新附的土宇、百姓,當先固守安西四鎮,使無後顧之憂,安西節度使才得統安西兵全力西向經略。因此,唐數次出兵討擊小勃律,欲擊退據守其地的吐蕃守軍,保固安西,但未能成功;至天寶六載(747),高仙芝受命出征,方破平小勃律。唐為永絕後患,以歸仁軍鎮守,小勃律遂由「西門」而為「邊土」。 開元初,大食向東進兵,為突騎施所阻。突騎施衰敗後,大食再度揮師東指,以兵威迫使石國、拔汗那向其納貢;自開元二十七年(739)開始,唐勢力重回西域,雙方利害衝突,齟齬自起。天寶六載,高仙芝破平小勃律,四鎮已無後顧之虞。在此情勢下,當唐全力進剿突騎施反唐勢力,綏撫碎葉川至真珠河新附土宇、百姓之際,石國不但與唐敵對的突騎施秘密往來,竟然還向大食稱臣,對唐實無蕃臣禮;石國又與事唐最謹的寧遠國(即拔汗那)反目成仇,唐遂應寧遠國之請,於天寶九載(750)勑高仙芝擊破石國。天寶十載(751),唐謀討平盤據怛邏斯的石國殘餘勢力,以高仙芝率安西銳兵西征,大食即出兵東戰唐師以援石國,怛邏斯之戰爆發。正是因為天寶六載唐擊小勃律,驅退吐蕃確保安西四鎮,高仙芝才能盡率安西兵西征,所以此役當開唐規復西域的先河。

關鍵字

歷史記憶 大食 吐蕃 高仙芝 怛邏斯 小勃律 歷史地理 石國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銘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
王永興,《唐代前期軍事史略論稿》,北京:崑崙出版社,2003年。
杜維運,〈史學上的比較方法〉,《中國史學論文選集》第二輯,臺北:幼獅文化
Heleanor B. Feltham, “Justinia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ilk Trade” , in Victor H. Mair,
Christopher I. Beckwith, “The Tibetan Empire in the West”, in Aris, Michael & Suu Ky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