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146.154.243
  • 學位論文

台灣青年就業的工作型態與薪資的探討

指導教授 : 葉秀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過去多數青年勞動市場相關的研究,大多聚焦探討青年失業情形以外,青年就業方面則以探討各類型的工作型態為多數研究所關注的,然而較少探討到青年工作型態影響薪資差異的研究,因此,在全球化日益明顯的趨勢,本研究將探討青年工作型態與薪資狀況,由經濟學的人力資本理論與社會學的不同尋職管道是否會影響青年工作型態與薪資,並檢視以下三個研究問題:(1)從人力資本的角度分析,教育程度、工作年資、持有專業證照的類別以及接受職業訓練的類別如何影響青年工作型態與工作薪資。(2)從尋職管道的角度探討,不同的尋職管道如何影響青年的工作型態與工作薪資。(3)檢視2008至2012年我國青年就業者工作型態與薪資影響因素之趨勢。 本研究所使用的調查資料為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依據勞動部統計處所提供之「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該項調查實施期間為2008年至今已蒐集共三波的資料。本研究選擇2008、2010以及2012年總共三年度的資料作為本研究分析問卷,將可瞭解我國青年勞動市場的就業變遷趨勢。透過二元邏輯斯迴歸模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檢視影響青年現職工作型態的因素,另外,將青年現職工作薪資以月薪計(萬元為單位),並將薪資取對數值以線性迴歸分析,檢視影響青年工作薪資的決定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1)從事典型工作型態的工作對提升工作薪資最有助益;(2)人力資本對青年工作型態與薪資仍具影響力,特別是其效果會隨專業證照以及職業訓練類別而有差異;(3)青年運用非正式尋職管道-弱連帶(師長推薦)求職有助於增加薪資,但是卻未能有利於進入典型工作型態。

參考文獻


鄭凱文,2010,《台灣青年非典型工作者的新興就業方式:飛特族(Freeters)與SOHO族之比較探討》。台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榮,2011,《被出租的年輕人:高學歷青年派遣勞工的勞動》。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林南,2004,〈教育制度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4):1-16。
于若蓉,2009,〈社會網絡與勞動市場表現:台灣資料的分析〉。《台灣社會學》 18: 95-137。
黃芳玫,2011,〈臺灣人力資本與薪資不均之研究〉。《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 42(1): 1-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