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50.117
  • 期刊

漢譯文本的形合趨勢:以語料庫為本的翻譯學研究

摘要


中文是意合的語言,有別於英語的形合。意合的一個特點即是在複句裡少用或不用連詞。知名翻譯家思果(2002:48)指出:「……中文是個不連接的語言,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不像在英文裡那樣非有〔連詞〕不可……」然而國內商業翻譯市場歷經數十年密集的中外語言接觸,加上翻譯過程的潤飾、編輯行為,此一固有的意合特色似乎已慢慢在漢譯文本中淡化,多用連詞的形合趨勢反而逐漸增強。西方的描述翻譯學派(Baker,1993;Blum-Kulka,1986),從「明朗化」的翻譯普遍特徵角度來描寫並探討語篇銜接手段由隱性轉為顯性的現象。漢語譯學則從「西風東浙」的文化影響角度來看待漢譯文本裡逐漸出現的形合趨勢(劉英凱,1994)。本文利用語料庫翻譯學的研究方法,從一百八十萬詞的「英漢平行語料庫」檢索出翻譯文本裡使用頻率最高的三十捆中文連詞,並與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的原創漢語文本進行質與量的比較,以了解近十幾年來漢譯文本由意合轉形合的潛在明朗化情形。英漢平行語料庫含三個子庫,分別是科普主題的英文原文、台灣出版的繁體漢譯本,以及大陸的簡體漢譯本。針對語料分析的結果,筆者探討了造成漢譯文本趨向形合的幾個可能因素,包括原文影響、出版社編輯策略、翻譯的潛在規律行為等等。最後並提出一些意見供翻譯教學界參考。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
Baker, M.(2002).Corpus-based studies with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translation studies.Genesis.2,7-16.
Baker, M.,H. Somers (Ed.)(1996).Terminology and Transla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
Baker, M.,M. Baker(Eds.),G Francis(Eds.),E. Tognini-Bonelli (Eds.)(1993).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Amsterdam:John Benjamins.
Blum-Kulka, S.,J. House(Eds.),S. Blum-Kulka (Eds.)(1986).Interlingu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and Cognition in Transl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Tubingen:Gunter Narr.

被引用紀錄


林俊宏(2006)。追尋舊中國:由The Chinese Maze Murders看翻譯的運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22476
彭臨桂(2009)。語料庫翻譯研究:兩岸小說譯文語言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0500
張懿萱(2011)。同步口譯與字幕翻譯簡化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58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