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66.13
  • 期刊

論臺灣公民意識的發展-以都市更新案為例

摘要


在人類社會的進展過程,不論各國的國際政體為何,或科學技術如何發展,公民意識均已成為國家社會的重要影響因素,因為現代社會於人民對公共政策均懷有高度的關注與意見,也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不免受到民意的左右。臺灣當代的公民社會蓬勃發展,人民的公共議題有多元的觀點,有時對政策制定有正面意義,但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由是,本文擬以個案研究方法,以臺北市文林苑都更案為例,從法理邏輯之分析,探討社會對本案的參與,進而瞭解臺灣現行社會公民意識的現象及其中所產生的問題與困境,進而提出可能的改進意見。經由研究發現,人民對於社會關注的議題判斷,已然超越法理的論述概念,尤其在意識型態強烈對立的臺灣,以及高度經濟自由的社會中,人民大都受制於政治人物與新聞媒體的宣傳,似存在一種自利行為的反射意識,而非理性的思維,此誠值得吾人對於社會制度的反思。

參考文獻


吳庚(2005)。行政法之理論與應用。臺北:著者自印本。
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2005)。行政法入門。臺北:元照出版社。
陳春生(2003)。憲法。臺北:翰蘆出版社。
顧忠華(2005)。解讀社會力:臺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臺北:左岸。

被引用紀錄


柯于璋(2019)。我國都市更新利益與分配正義之研究都市與計劃46(3),221-247。https://doi.org/10.6128/CP.201909_46(3).00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