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212
  • 期刊

拔管成功之預測

Effective Predictors of Extubation Success

摘要


拔管失敗是指有計劃的拔除氣管內管後之24至72小時內需重插管,臨床資料顯示有將近20%的病患在有計劃的拔除氣管內管後需重插管。重插管不只會增加病人感染肺炎的機會,同時也會增加病患的死亡率。本篇研究主要收集使用呼吸器患者臨床上可能影響呼吸器脫離的檢驗值、通氣相關參數及氣管內管氣囊漏氣測試值,與拔管成功及拔管失敗之病患組做相關性分析。結果發現,淺快呼吸指數是否符合小於等於80在兩組間也有明顯的統計上差異。另外,當氣囊漏氣大於等於119毫升或漏氣容積比率大於22.5%時,病人成功拔管的機會明顯增加。因此建議;插管使用呼吸器患者在有計劃性拔管前,可經由測試氣囊漏氣容積或漏氣容積比率,及呼吸次數與潮氣容積的比值(淺快呼吸指數)來預測病患是否能成功脫離呼吸器及成功拔管之參數。

並列摘要


被引用紀錄


林淑湄(2011)。熱量調整對長期使用呼吸器病人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4/CSMU.2011.00093
陳柏方(2007)。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營養狀況之評估工具探討〔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1/TMU.2007.00107
陳俊宇、尹玓、梁淑媛、劉介宇(2021)。影響台灣離島地區插管病人呼吸器脫離之相關因素榮總護理38(1),14-25。https://doi.org/10.6142/VGHN.202103_38(1).0002
沈慧怡(2011)。非侵入性正壓通氣應用於急性呼吸衰竭拔管之成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99-1511201114140989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