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42.168
  • 期刊

以自動管路代償、壓力支持型通氣及T形管自行呼吸進行呼吸器脫離測試時之呼吸型態分析

Analysis of Breathing Pattern during Automatic Tube Compensation,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and T-piece Trials in Weaning Patients

摘要


研究目的:最近的研究指出,呼吸型態的變異性可做爲預測呼吸器脫離結果的指標。低程度的壓力支持型通氣(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自動管路代償(automatic tube compensation, ATC)及T形管自行呼吸常用來進行呼吸器脫離測試,但不知是否會幹擾呼吸中樞的調控而影響呼吸型態及其變異性。本研究欲探討在此三種脫離測試時,分別測得之呼吸功能參數及呼吸型態變異性指標有無差異?在脫離結果爲成功與失敗的病患的表現有無不同? 研究方法:我們以插管使用呼吸器而準備脫離的80名病患爲研究對象,並依脫離結果分爲成功(53人)與失敗(27人)兩組。以隨機順序,每位病患進行5 cmH2O PSV、100%吸氣ATC及T形管自行呼吸三種呼吸器脫離測試各30分鐘,3種測量間依需要抽痰,並調回原設定,間隔至少5分鐘以上,待情況穩定以後(SpO2±2%, PR±10次/分),才開始下一測試。脫離測試時持續記錄呼吸容積、流量及時間變化後,拔除其人工氣道。脫離成功是指停用呼吸器48小時不需再使用。呼吸型態的變異性指標以變異係數及Poincaré散佈圖中的SD1及SD2表示。 結果:三種情況所記錄之潮氣容積、呼吸間隔、吐氣時間、尖峰氣道壓和尖峰吸氣流量的平均值均有顯著差異,而自動管路代償及T形管自行呼吸的每分鐘通氣量、呼吸次數、吸氣時間及二氧化碳分壓的平均值兩者之間雖無差別,但均與壓力支持型通氣不同;各相對應參數的平均值在成功與失敗組間並無明顯差別。自動管路代償及T形管自行呼吸的呼吸間隔、吐氣時間和尖峰吸氣流量的變異係數與Poincaré散佈圖分析的SD1及SD2與壓力支持型通氣的相對應係數有顯著差異,但前兩者之間卻無差別;失敗組的潮氣容積與尖峰吸氣流量在三種測試情況下、吸氣時間在自動管路代償及T形管自行呼吸、以及呼吸間隔時間在T形管自行呼吸測試時之的變異係數、SD1及SD2均較成功組爲低,顯示此些參數之呼吸型態變異性低者,容易產生呼吸器脫離的失敗。而代表此些呼吸型態變異性參數之預測準確性的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T形管自行呼吸爲0.80-0.66,自動管路代償爲0.75-0.68,而壓力支持型通氣爲0.74-0.66。 結論:1)壓力支持型通氣對呼吸型態變異性的影響較自動管路代償爲大;2)在此三種呼吸器脫離測試時所測得之呼吸型態變異性參數低者,發生脫離失敗的機率較高;3)測量呼吸型態變異性較佳之脫離測試方法依序爲T形管自行呼>自動管路代償=壓力支持型通氣;4)此三種呼吸器脫離測試時所測得之呼吸型態變異性均可作爲預測呼吸器脫離結果之預測指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