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99.162
  • 期刊

胚胎基因工程之法律涵意-以生命權保障爲例

摘要


胚胎基因之研究,於前胚胎即開始,包括以無性生殖、自然或體外受精方式所創造出來的胚胎。針對胚胎細胞基因之各項科技上之檢驗、治療、改良等操作與分析(Genetische Manipulationen oder Analysen)皆屬胚胎基因工作探討之範圍。由此可知,人類胚胎基因科技運用在遺傳診斷、疾病治療、改善體質皆屬可能,甚至涉及由幹細胞培養人體組織與器官,以及複製人等,其安全性(包括對人類或環境所生負面效應)及對人體所生之後遺症,皆屬科學上待精確探求之事務。至於從法學觀點切入,有諸多可研究之議題,本文僅從憲法保障生命權之觀點,作侷限性的探討,首先就生命權保障範圍是否及於胚胎,及其對基本權利主體與能力價值體系之衝擊爲探討。其次,對保護胚胎與胚胎所有人之自我決定權,及其與研究者之研究自由間之調和問題爲論述。最後再扼要提出立法規範之思考方向。

被引用紀錄


趙澤維(2007)。胎兒治療倫理與法律規範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700078
和綠華(2005)。「告知後同意」原則適用於人體試驗之研究-以受試者自主權為核心〔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500076
林鈞琪(2011)。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使用之規範方式 -以倫理諮商為輔助模式-〔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1.00198
李俊良(2015)。論人體檢體生物醫學研究之管制體系─以委員會控核機制及研究倫理法律義務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665
鄭舜介(2002)。從「病人自主權」論國家對當代生殖科技於醫學臨床上運用的限制〔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7-170420071449518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