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239.195
  • 期刊

轉型法院的自我定位:論憲法解釋對修憲機制的影響

摘要


臺灣從一九九○年代開始的民主化進程,司法院大法官以憲法解釋,在中間扮演了積極推促的角色,已是各方共識。不過,大法官解釋對於修憲機制的啟動、甚至是修憲的時點、主體與程序,是否也有積極介入解釋與規範?而這些積極介入修憲機制的憲法解釋,對於臺灣的憲政改革,又已經造成何種影響?釋憲在我國有取代修憲的功能嗎?這些問題在我國六次修憲後,以往由單一修憲機關操控的可能性降低,修憲功能鈍化的同時,更富有意義。本文藉著大法官解釋「對於憲改的著力」、「對國民大會的態度」、「以及與憲改的互動關係」三個指標來分析歷屆大法官解釋,並對六次憲改後的現象做觀察分析,並預測其未來趨勢。本文發現,大法官解釋,在臺灣民主轉型與憲政改革的過程中,透過憲法解釋與修憲政治互動的關係,可以觀察出二個脈絡:對於修憲機關與修憲程序基本上是由「尊重」到「抑制」對於修憲的內容則是「移轉」多於「回應」。不過,二○○○年第六次修憲之後,修憲機制有逐漸「鈍化」的趨勢,卻也看到, 大法官的釋憲機能卻不斷地活絡化,許多憲改議題流向釋憲的管道。不同於過去,大法官在六次憲改之後, 對於涉及修憲議題的憲政爭議,表現出較強的規範控制特色,不但具有「常態法院」的部分特質,也似乎並不迴避以釋憲取代某些修憲的機能,此一趨勢是否維持,值得繼續觀察。

關鍵字

轉型 法院 修憲 釋憲 憲法解釋 國民大會 憲政 大法官解釋

參考文獻


葉俊榮 Yeh, Jiunn-Rong(2002)。從「轉型法院」到「常態法院」:論大法官釋字第二六一號與第四九九號解釋的解釋風格與轉型脈絡。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aw Journal。31(2)
葉俊榮 Yeh, Jiunn-Rong(1998)。九七憲改與臺灣憲法變遷模式。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aw Journal。27(2)
(1990)。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抗議記實
Ackerman, B.(1991).We the People: Foundations.
Ackerman, B.(1998).We the People: Transformations.

被引用紀錄


王文和(2008)。與正義交易──以我國緩起訴制度的刑事司法功能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10283
李宗瀚(2007)。從John H. Ely的代表性補強理論檢討 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爭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739
徐漢堂(2007)。債務清理法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0933
許宏迪(2005)。全球人權的啟示:以台灣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2483
朱德明(2005)。法院在分裂社會中之民主維持功能--司法治理現象的制度性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106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