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41.214
  • 期刊

浪漫愛的展演與消費:臺灣社會蜜月旅行的媒體再現(1990-2010)

The Display and Consumption of Romantic Love: the Media Representation of Honeymoon in Taiwan (1990-2010)

摘要


蜜月旅行為西方現代性中異性戀浪漫愛/婚姻的重要文化儀式之一,是消費主義與性別認同展演的場域。本文以批判論述分析建構臺灣社會的蜜月旅行系譜,達成「旅行研究的批判性轉向」企圖,這種分析方法有助理解與休閒/旅行相關的權力網絡與認同模式。爬梳了1990至2010年間臺灣平面媒體的蜜月旅行論述,發現自1990年代起,生活消費版建立了有關蜜月旅行的消費主義論述與實踐範例,成為臺灣(異性戀)婚禮儀式/消費的一部份。蜜月旅行與異性戀婚姻中,女性被連結為重視、策劃的婚禮實踐者,蜜月成為異性戀浪漫愛的物質證據之一,並生產出各種性別規範。2000年代起,中產階級以海外蜜月旅行為主要(理想)形式且逐漸穩定下來。除了名人的蜜月旅行經驗言說外,主流媒體及其所屬之電子平臺,讓一般中產階級開始了蜜月旅行言說/分享。差異化、秀異的蜜月旅行實踐成為媒體再現的焦點。最後,蜜月作為異性戀男女「性適應」的工具性角色在20年間逐漸弱化,但有關蜜月的性別分工,仍延續了1990年代初期的論述,女性是蜜月旅行的幻想者/主要期待者,男性則有「義務」完成其夢想,進而交換/延續未來婚姻生活中傳統的性別分工模式。

並列摘要


The honeymoon travel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ritual for the heterosexual newlyweds but also a symbol of romantic love in modern society. It is a significant field for individuals to display identities and reproduce the dominant consumerism and gender ideologies. A contextual, gendered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of honeymo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s of gender and leisure in Taiwan.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achieve a "critical turn in tourism studies". In doing so, multiple genres of texts will be collect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ill be adopted in attempt to build the contour of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practices of honeymoon in Taiwanese society.

參考文獻


于模珉(1990)。〈第一次性接觸:多多愛撫,創造愛的情境〉。中國時報1990 年12 月30 日第28 版。
方明哲(1993)。〈頭殼壞去,選擇尼泊爾健行〉。民生報1993 年5月19 日第29 版。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6)。《我的蜜月,我的愛,親愛的,日月潭》。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王祖壽(1990)。〈第200 對佳偶禮成〉。民生報1990 年4 月8 日第11 版。
王瑞伶(2003)。〈南極蜜月之旅網討論熱〉。聯合報2003 年9 月10 日B4 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