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36.174
  • 期刊

抗戰前期中國與蘇俄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SR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sistance War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抗戰時期,中蘇兩國國際地位和實力的差異,決定了蘇聯對華政策在雙邊關係中發揮主導作用。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中蘇戰略取向的不同直接影響兩國關係的發展。當蘇聯的戰略需要與中國的利益一致時,即蘇聯希望利用中國牽制日本;中國尊重蘇聯在華利益,蘇聯就大力援助中國的抗戰事業,中蘇關係自然呈現良性發展的趨勢。而蘇聯的戰略需要有悖於中國的利益時,其外交的利己傾向則暴露無遺,甚至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而犧牲中國的利益,這對兩國關係產生消極影響。與此同時,兩國對外戰略的分波也進一步激化了中蘇之間的固有矛盾。國民政府雖然無意惡化與蘇聯的關係,但在新疆問題上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當舉措,卻被蘇聯視為觸犯其重大的安全利益,從而促使它轉變對華友好政策。因此,中蘇關係就不可避免地發生逆轉,因而難以維持長期穩定的局面。

參考文獻


羅志剛(1992)。中蘇外交關係研究(1931-1945)。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陶文釗、楊奎松、王建朗(1995)。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王真(2003)。抗戰時期中蘇國家關係中的意識形態問題。抗日戰爭史研究。2,161。
吳東之主編(2001)。中國外交史:中華民國時期1911-1949。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陶文釗、楊奎松、王建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