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222.12
  • 期刊

論《文心雕龍》之「通變性」思想

摘要


首先,本論題的基本假定:是從劉勰撰述此書時,有其異於他人之「文學」觀念,或文學主張背後,定有一套足以支撐劉勰建構其文學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然從近現代學者研究論著裡,針對《文心雕龍》「文學」思想,提出不少的研究論文,甚至有許多人將研究焦點放在劉勰「通變觀」。然綜觀前行研究發現,此乃屬此一領域中的熟題,但在眾多研究成果中,筆者認為有關劉勰的文學思想,尤其在「通變性」思想上,尚有重新詮釋的空間。因此本文將先就劉勰如何運用其哲學基礎,成為其詮釋文學的視角,進行其文學理論的建構依據?並且將以「後設性」詮釋,提出劉勰「聖人之心」與「客觀文體」的通變性思想,及其「通變性」的辯證文學理論體系架構,做為反思本論題的研究焦點,期能提供另一種研究的視野。

參考文獻


三國魏‧王弼:《周易注》,參見樓宇烈:《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3 年9 月初版)
唐‧楊倞、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考證》,(臺北:世界書局,2000 年十二月二版一刷)
王更生:〈《文心雕龍》的文學觀〉,《孔孟月刊》第23 卷第十期(1985 年)
王邦雄:〈論荀子的心性關係及其價值根源〉,參見於《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2004 年三月增訂三版)
王運煕:〈劉勰對東漢文學的評價〉,收錄戶田浩曉等著,曹順慶編:《文心同雕集》,(成都:成都出版社, 1990 年6 月)

被引用紀錄


陳秀美(2012)。《文心雕龍》「文體通變觀」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1009

延伸閱讀